[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弃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1658.7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5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汪传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传发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B3/02;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刘晶婷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弃流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稀缺的国家,节水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科技的进步,节水从传统的水量型节水(如节水器具等)逐步转向水质型节水。所谓水质型节水就是将传统的杂用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改为中水或雨水等,实现梯级用水。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雨水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雨水利用包含雨水收集、雨水弃流、雨水处理以及储存回用。初期降雨时,收集的雨水水质较差,宜作弃流处理,后期雨水水质较好,宜收集进入蓄水池,经过处理以后作为杂用水。目前雨水弃流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电动控制式和容积式。
电动控制式弃流本质上是通过设定时间等物理量来控制电动弃流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由于初期雨水中包含的杂质较多,电动弃流器的内设阀板与弃流器本体之间极易被雨水中的杂质卡住,导致电动弃流器失效,且无法根据降雨频度和降雨量适时调节控制,当降雨频度高时,即使后续降雨初期的水质较好仍会启动弃流器,造成一定的浪费,而当降雨量大时,不能及时调整弃流器的流量则极易造成蓄水池持续溢水,从而威胁系统运行安全。
容积式弃流是根据项目的汇流面积和设计重现期以及项目地的降雨强度来设定弃流池的弃流容积,此弃流池以3-5分钟的降雨量作为弃流水量。弃流池的雨水通过入渗进入池底下部及周边的土壤或排至市政雨水管网等。超出设定时间的降雨从弃流池溢流到蓄水池,实现弃流。从本质上解决了弃流器的雨水水流通畅问题,但仍是无法根据降雨水质、降雨频度、暴雨强度和降雨量进行调节控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雨水弃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雨水弃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弃流系统,使其既能够解决雨水杂质对弃流系统的卡、堵问题,解决雨水弃流的雨量、雨质和雨频之间联动弃流的问题,解决暴雨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雨水安全分流的问题,并能实现可靠弃流,可根据降雨频度、雨量和降雨水质及降雨时周围大气环境对雨水的污染程度的差异性适时进行灵活的调节控制,实现可靠弃流,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并使弃流池的设计容积可远远小于现有容积式弃流池的容积,从而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弃流系统,包括水质在线检测仪、弃流控制器、弃流池、排出装置、水质型弃流装置和蓄水池,其中:所述的水质在线检测仪设置在弃流池内或其与雨水收集管网连接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的排出装置和水质型弃流装置均设置在弃流池上;所述的蓄水池通过水质型弃流装置与弃流池连接;所述的弃流控制器根据水质在线检测仪的检测结果控制排出装置和水质型弃流装置的开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蓄水池设有水量型弃流装置。
所述的水量型弃流装置为带防倒流的雨水管或自动排水泵组。
所述的弃流池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弃流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的液位计为带有源信号或干接点的浮球液位计。
所述的弃流池与蓄水池采用直通式连接。
所述的弃流池的进水管路上还设有初效过滤器。
所述的初效过滤器采用滤网或格栅。
所述的水质在线检测仪为电导率仪或浊度仪;所述的弃流控制器为带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气控制器、带集成电路板的电气控制器或由接触器和继电器组成逻辑控制的电气控制器;所述的弃流池为容积式弃流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不锈钢水池或玻璃钢水池;所述的排出装置为重力流排水管、潜污泵或管道式污水泵;所述的水质型弃流装置为围堰式闸门井或牵引式液动浮管;所述的蓄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不锈钢水池或玻璃钢水池。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雨水从雨水收集管网到蓄水池和弃流雨水外排设施之间均为直通式结构,彻底解决初期弃流雨水中杂质对系统的卡、堵等问题,实现可靠弃流。
2、本实用新型真正做到根据水质控制弃流或蓄水,因而可避免降雨频度高时水质较好却不能有效收集而造成的浪费,实现对水质达标雨水最大限度的收集。
3、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降雨量适时调节弃流流量,确保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雨水淹没机房、雨水回顶至收集面的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传发,未经汪传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1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