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131.6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昌;刘健;汪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下水道 沉积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涉及一种在下水道中使用的沉积土清理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进行清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用于收集和排放自然降水和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但是,由于市政下水道的结构性和现有作业方式的局限性原因,下水道里面的沉积土不易被环卫工人掏空清理,所以在雨季的时候,一旦这些日积月累的沉积土堵塞下水道,那么就会给城市的顺利排水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现有的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工作依靠环卫工人的劳动作业,由掏空和疏通这两种方式构成。下水道沉积土掏空方式主要是指环卫工人使用铁锹直接作业。环卫工人劳动时打开井盖,将铁锹伸入下水道直接进行沉积土的掏空工作。但由于铁锹这样的工具自身具有作业局限性,所以在作业过程中容易留下死角,并且在提升沉积土的过程中会有已被提升的沉积土散落的情况发生。这些缺点导致整个掏土过程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所需时间长,并且还不能很好的实现作业目标。下水道沉积土疏通方式可以分为水力疏通法和机械疏通法。水力疏通法是利用水流冲击,把下水道里的沉积土冲散,沿着管道持续用水将被冲散的沉积土冲至下水道下游。但这种水力疏通法在清理沉积土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污泥,由于污泥具有含水量高,粘度大的特点,所以一旦这些产生的污泥不能被冲散,将很有可能堵塞下水道,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这种水力方法既耗时又费力,尤其还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机械疏通法虽然在下水道污泥堵塞比较严重以及用水力清通效果不好时的情况使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在针对沉积土时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所需设备成本较高,而且操作不方便,单人不易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进行清理的装置。使用现有冲击钻的动力,对下水道的沉积土进行螺旋提升,大大提高下水道沉积土的清理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由连接头、旋转轴承、旋转轴、动力齿轮、动力齿轨、上环置轴承、挡土板、下环置轴承、固定外筒、旋转内筒、螺旋推进轮、固定轴承和支撑架组成,旋转轴承置于支撑架中部,固定外筒一端置于支撑架上,旋转内筒分别通过上环置轴承和下环置轴承置于固定外筒内壁上。连接头置于旋转轴一端,旋转轴另一端依次穿过旋转轴承、旋转内筒上的固定轴承和旋转内筒内部的螺旋推进轮相连接,动力齿轮置于旋转内筒内,且置于旋转轴上,动力齿轨置于旋转内筒的内壁上,且和动力齿轮咬合连接,挡土板置于旋转轴上,且位于螺旋推进轮上方,所述挡土板和旋转内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使用时,将本装置的连接头和冲击钻上的夹持器相连接,同时将固定外筒深入到所要清理的下水道中的沉积土上,开动冲击钻,连接头在冲击钻的动力下高速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高速转动,旋转轴带动螺旋推进轮高速转动,使螺旋推进轮深入到沉积土中,同时,旋转轴带动动力齿轮转动,动力齿轮通过动力齿轨带动旋转内筒在固定外筒内高速转动,由于螺旋推进轮和旋转内筒同时进行转动,能够快速是螺旋推进轮钻入沉积土中,当旋入的深度达到下水道底部的时候,即可将沉积土旋入旋转内筒内,然后将装置从下水道中拿出来,操作冲击钻进行反转即可将沉积土,旋入收集车中,如此反复,即可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清理干净,达到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进行清理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大大提高下水道沉积土的清理作业效率。
二、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三、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连接头(1),旋转轴承(2),旋转轴(3),动力齿轮(4),动力齿轨(5),上环置轴承(6),挡土板(7),下环置轴承(8),固定外筒(9),旋转内筒(10),螺旋推进轮(11),固定轴承(12),支撑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下水道沉积土清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连接头(1)、旋转轴承(2)、旋转轴(3)、动力齿轮(4)、动力齿轨(5)、上环置轴承(6)、挡土板(7)、下环置轴承(8)、固定外筒(9)、旋转内筒(10)、螺旋推进轮(11)、固定轴承(12)和支撑架(13)组成,旋转轴承(2)置于支撑架(13)中部,固定外筒(9)一端置于支撑架(13)上,旋转内筒(10)分别通过上环置轴承(6)和下环置轴承(8)置于固定外筒(9)内壁上。连接头(1)置于旋转轴(3)一端,旋转轴(3)另一端依次穿过旋转轴承(2)、旋转内筒(10)上的固定轴承(12)和旋转内筒(10)内部的螺旋推进轮(11)相连接,动力齿轮(4)置于旋转内筒(10)内,且置于旋转轴(3)上,动力齿轨(5)置于旋转内筒(10)的内壁上,且和动力齿轮(4)咬合连接,挡土板(7)置于旋转轴(3)上,且位于螺旋推进轮(11)上方,所述挡土板(7)和旋转内筒(10)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使用时,将本装置的连接头(1)和冲击钻上的夹持器相连接,同时将固定外筒(9)深入到所要清理的下水道中的沉积土上,开动冲击钻,连接头(1)在冲击钻的动力下高速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3)高速转动,旋转轴(3)带动螺旋推进轮(11)高速转动,使螺旋推进轮(11)深入到沉积土中,同时,旋转轴(3)带动动力齿轮(4)转动,动力齿轮(4)通过动力齿轨(5)带动旋转内筒(10)在固定外筒(9)内高速转动,由于螺旋推进轮(11)和旋转内筒(10)同时进行转动,能够快速使螺旋推进轮(11)钻入沉积土中,当旋入的深度达到下水道底部的时候,即可将沉积土旋入旋转内筒(10)内,然后将装置从下水道中拿出来,操作冲击钻进行反转即可将沉积土,旋入收集车中,如此反复,即可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清理干净,达到快速将下水道中的沉积土进行清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FRP条的端部连接节点
- 下一篇: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