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247.X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何发亮;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莱恩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H01B17/14;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查芷琦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线外污染放电问题越严重。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对于电力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就是污秽问题。所以对于绝缘子的防污问题就成为设计和制造绝缘子时考虑的重点。对于同种材料的复合绝缘子通过合理的改变其表面的伞裙结构,可增强其抗污能力,提高沿面闪络电压。
对于一般的非“W”形复合绝缘子,当结构高度和爬电距离相同时,非“W”形复合绝缘子其伞间距比“W”形复合绝缘子的伞间距小。同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非“W”形复合绝缘子在高海拔和高寒地区易被冰凌桥接,容易发生冰闪。并且,非“W”形复合绝缘子的胶料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原材料,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为了确保在同等条件下,产品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最优化,采用“W”形的外形结构设计制造绝缘子的伞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包括伞裙、芯棒,所述伞裙设置在芯棒上并成为一体,所述伞裙为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是指相邻第一大伞和第二大伞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小伞、中伞、第二小伞的伞裙组合;所述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呈现W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大伞伞径R1等于第二大伞伞径R5;所述第一小伞伞径R2等于第二小伞伞径R4;所述中伞伞径R3小于R1和R5,而R3大于R2和R4。
本实用新型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申请以大伞裙间加装污闪电压高的小直径伞裙来提高产品外绝缘表面结构特性中的表面绝缘性能。由多伞裙分布构成的外绝缘表面结构构成,以多伞裙中的某些大伞裙来提高外绝缘表面结构特性中的间隙绝缘性能。“W”形的伞裙结构有利于减轻绝缘子表面的覆冰现象。覆冰是气流中过冷却水滴与绝缘子碰撞的流体力学过程,其与水滴碰撞系数有着直接联系。水滴碰撞系数随伞裙直径和相邻伞裙直径比的增大而减小,所以“W”形结构的复合绝缘子比一般绝缘子更不易出现覆冰现象。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耐雨闪性。
本专利申请是基于对一般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的改进。使用全新的“W”形伞裙结构,从多方面减少绝缘子表面污秽。在节约原材料的基础上提高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W形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包括伞裙、芯棒6,所述伞裙设置在芯棒6上并成为一体,所述伞裙为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
所述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是指相邻第一大伞1和第二大伞5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小伞2、中伞3、第二小伞4的伞裙组合;所述不相等伞径的伞裙组合,呈现W形结构7。
所述的第一大伞1伞径R1等于第二大伞5伞径R5;所述第一小伞2伞径R2等于第二小伞4伞径R4;所述中伞3伞径R3小于R1和R5,而R3大于R2和R4。
所述伞裙结构制作过程如下:
1)设计阶段,根据产品的爬电距离、干弧距离、结构高度等的要求。再根据“W”形伞的基本结构,画出复合绝缘子的设计图。
2)选择出合适“W”形伞套模具,采用高温硫化硅胶通过全自动注射成型机经高温高压分段成型,将高温硫化硅胶注射进“W”形伞裙护套模具中。“W”形结构的复合绝缘子的另一个优点是,其两大伞间的距离比等径伞结构的绝缘子两伞之间的距离要大,这种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伞间电弧桥络,并且也有利于提高污闪电压。另外,在高海拔地区,飘闪现象严重,绝缘子间桥络现象较明显。而非“W”形的伞裙结构更加剧了这些现象,使得绝缘子的电气性能降低,威胁电网安全。
3)为了校验伞形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伞形参数核算。其依据是按IEC/TS60815-3:2008、JB/T8737-1998等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莱恩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莱恩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清洁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高导电率中强度全铝合金节能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