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388.1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5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金丽;蔺玉柱;阚泓婉;岳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董彬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使用的安全问题,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可燃气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般地,人们在使用完可燃气体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关闭气阀,导致可燃气体泄漏到空气中,造成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危及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居民区密集的地方,会引起更大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危及人身安全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报警装置,所述气体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气敏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排气扇、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一继电器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二继电器开关,其中,所述电源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接收所述气敏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接收所述气敏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排气扇启动。
优选地,所述气体报警装置还包括气阀和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三继电器开关,所述第三继电器开关接收所述气敏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气阀关闭。
优选地,所述气体报警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声光报警器的主机,所述主机通过GPRS网络连接于用户手机。
优选地,所述气敏传感器内部安装有控制器,用于检测气体浓度,当所述气体浓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当所述气体浓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关闭。
优选地,所述气阀为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气阀还套接有密封套。
优选地,所述声光报警器还连接有接地装置。
优选地,所述声光报警器为可燃气体声光报警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报警装置包括电源、声光报警器、气敏传感器、排气扇,气敏传感器分别和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连接,当室内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继电器开关接收到气敏传感器的信号,从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同时地,第二继电器开关接收到气敏传感器的信号,从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排气扇启动,从而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防止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超过一定值危及到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气体报警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报警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气敏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排气扇、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一继电器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二继电器开关,其中,所述电源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接收所述气敏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接收所述气敏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排气扇启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的设计宗旨,主要是提供一种防止室内气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气体报警装置,该种气体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气敏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排气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气敏传感器的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另外,第一继电器开关用于控制声光报警器,第二继电器开关用于控制排气扇。当室内气体浓度达到一定预设值时,第一继电器开关接收到气敏传感器的信号,由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产生报警信号,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同时,第二继电器开关接收到气敏传感器的信号,也从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此时,排气扇启动,从而降低室内气体浓度,保证人身安全。另外,当排气扇将室内气体浓度降到预设值以下时,气敏传感器停止工作,则整个气体报警装置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