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淬火机外喷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4146.6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4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葛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 喷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水淬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钢管的调质处理过程中,水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淬质量的好坏对钢管最终的热处理性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水淬主要有浸淬、浸淬加内轴向喷射水、外表面层流喷射水及外表面层流冷却加内轴向喷射水(即外淋内喷式)四种方式,其中外淋内喷式的冷却效果最好,使用也最为广泛。目前,传统的外淋内喷水淬系统中外淋水主要通过外淋水槽中的水溢流出水槽,直接浇到钢管上,而淬火机外淋水槽水流不均及水流量难以控制,严重影响钢管综合力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淬火机外喷淋装置,尤其适合于交货长度较大的长钢管水淬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淬火机外喷淋装置,包括与输水总管相通的均压水槽和喷淋口设置于钢管上方的喷淋管,所述均压水槽为封闭式,所述喷淋管与均压水槽相通,所述均压水槽与输水总管通过注水管连通、且均压水槽容积与注水管内水压相匹配,可保持均压水槽内压力一致。
优选的,所述均压水槽为两排并列布置、且与钢管中心线平行,两排并列布置的均压水槽分割为多段子水槽,所述子水槽均通过注水管与输水总管相通,与各子水槽对应设置的喷淋管均布在钢管上方、且分布在钢管中心线两侧。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两侧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钢管中心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子水槽容积与与之连通的注水管内水压相匹配,可保持各子水槽内压力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两排均压水槽的子水槽根据注水管内压力大小设计为不同大小,使各子水槽内的压力保持一致,可保证均布在钢管上方的喷淋管喷射到钢管上的水流平稳一致,喷淋管两侧加装挡水板可喷淋水与钢管充分接触,避免水资源浪费,此装置可满足钢管淬火质量要求,改善由于水流不稳导致在钢管长度方向上水流极其不均而造成钢管性能不好的情况,提高钢管综合力学性能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钢管水淬质量稳定的优点,尤其适合于交货长度较大的长钢管水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输水总管,2-均压水槽,3-钢管,4-喷淋管,5-子水槽,6-注水管,7-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淬火机外喷淋装置,包括与输水总管1相通的均压水槽2和喷淋口设置于钢管3上方的喷淋管4,所述均压水槽2为封闭式,所述喷淋管4与均压水槽2相通,所述均压水槽2与输水总管1通过注水管6连通、且均压水槽2容积与注水管6内水压相匹配,可保持均压水槽2内压力一致。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水流方向。
为了使钢管3得到充分喷淋,将均压水槽2设置为并列两排、且与钢管3中心线平行,两排并列布置的均压水槽2分割为多段子水槽5,所述子水槽5均通过注水管6与输水总管1相通,与各子水槽5对应设置的喷淋管4均布在钢管3上方、且分布在钢管3中心线两侧。
为了避免喷淋时水到处喷溅,在喷淋管4两侧设有挡水板7,所述挡水板7与钢管3中心线平行,可使喷淋水与钢管3充分接触保证淬火质量,同时也避免水资源浪费。
均压水槽2内水压保持一致才能使喷淋管4喷射的水压平稳、水流均匀一致,在制作时使子水槽5的容积与与之连通的注水管6内水压相匹配,对于水压大的注水管6对应的子水槽5容积相应大些,水压较小的注水管6对应的子水槽5容积就小一些,这样才能可保持各子水槽5内压力一致。
综上所述,将两排均压水槽2的子水槽5根据注水管6内压力大小设计为不同大小,使各子水槽5内的压力保持一致,可保证均布在钢管3上方的喷淋管4喷射到钢管3上的水流平稳一致,喷淋管4两侧加装挡水板7可喷淋水与钢管3充分接触,避免水资源浪费,此装置可满足钢管淬火质量要求,改善由于水流不稳导致在钢管3长度方向上水流极其不均而造成钢管性能不好的情况,提高钢管综合力学性能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钢管水淬质量稳定的优点,尤其适合于交货长度较大的长钢管水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41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碟形弹簧组合回火夹具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