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游藻类细胞微孔阵列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5247.5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张萍;杨俊;肖艳;郭劲松;刘静;史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 藻类 细胞 微孔 阵列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平面空间形成一定规则排列的微孔阵列,用于浮游藻类细胞培养,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尺度加工的浮游藻类细胞微孔阵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低等自养植物,含光合色素,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主要通过孢子或合子进行无性繁殖。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藻类悬浮生长于水体中,被称之为浮游藻类(或“浮游植物”),它们通常个体细小,细胞直径在几微米到数十微米范围内,肉眼不易见,但它们贡献了全球水生生态系统(海洋、陆地)90%以上的初级生产力,是食物链形成与生态系统发育最重要的生物体。
但在自然条件下,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呈现出混合生长的状态。主要呈现出以下2个特点:1)不同种群的浮游藻类混合生长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即使在一滴水中也可能有成千上百个不同藻类;2)处于不同生长状态(休眠期、指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内源呼吸期、死亡残体等)的浮游藻类亦混合生长于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即使在一滴水中也可能发现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种藻种。
受到传统宏观研究手段的限制,长期以来浮游藻类生理生态研究都集中在宏观尺度,即通过对分离纯化后单一藻种(或多种藻种)扩大培养(如烧杯、烧瓶、其他反应器或原位试验等)获得较大生物量的浮游藻类(单一种群或混合种群),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试验工况开展研究。但由于上述混合生长特征的存在,浮游藻类细胞间对光照、营养盐、空间等生境条件可能存在激烈竞争、各细胞分泌物间亦存在相互影响,故传统宏观尺度的试验手段没有办法解决生物学上“群体效应”的问题。故开展微观生境对浮游藻类细胞生理生态影响、不同浮游藻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有效的试验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微尺度加工的浮游藻类细胞培养装置。通过微尺度加工工艺,能够将不同浮游藻类细胞相互隔离、生物相容性好、可提供藻类生长生境需求(光照、营养盐等)的培养装置,以满足对浮游藻类进行微观尺度上的细胞培养。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游藻类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微孔阵列,相邻微孔阵列之间的间距3mm~10mm,所述微孔阵列由微孔排列成矩形阵列,所述微孔孔径尺寸为10μm~30μm,微孔孔深尺寸为20μm~30μm,相邻微孔之间的间距在2μm~3μm内。微孔阵列,位于底板上,是通过特定的微尺度加工工艺(如激光刻蚀技术)在底板上刻蚀组成的大量微孔,并组成了特定阵列。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由硅或二氧化硅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底板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无色透明、具有一定强度,且能够开展微尺度加工的材料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9~16个微孔阵列。
作为优选,所述微孔阵列的微孔数量为100~10000个,即10×10~100×100个。
作为优选,所述微孔为柱状孔,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正方形或等边六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为便于藻类细胞计数,阵列上的微孔按矩阵方式配列,单个阵列上的微孔数量为100×100个。微孔阵列上,单边的行、列均按阿拉伯数字编号。为方便计数,微孔阵列之间的间隔控制在3mm以上。为满足可操作性,一个底板上的微孔阵列控制在9个(3×3)至16个(4×4)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孔,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等边六边形之类,微孔的开口的大小形状与微孔底面的大小形状类似,根据浮游藻类细胞大小,微孔尺寸(口径、深度)应2~3倍于待测样品浮游藻类细胞的尺寸范围,保证至少1个浮游藻类细胞、至多不超过5个浮游藻类细胞能够进入微孔中培养,且保证浮游藻类细胞能够在微孔内生长且不因培养液注入而流失。根据目前大多数浮游藻类细胞的尺寸范围,推荐孔径的尺寸范围为10μm~30μm,微孔孔深应应控制在20μm以上,通常控制的孔深范围为20μm~30μm。
进一步的,为促进浮游藻类细胞顺利接种入微孔,避免浮游藻类细胞在接种过程中停留在微孔与微孔之间的底板上,并同时保证微孔与微孔之间具有足够的材料强度,不同微孔之间的间距控制在2μm~3μ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培养微孔间相互隔开,各微孔中的藻细胞间互不干扰,能够充分体现出藻细胞在单独存在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有效地确定了微孔阵列中不同微孔之间的间距,可促进浮游藻类细胞顺利接种入微孔,避免浮游藻类细胞在接种过程中停留在微孔与微孔之间的底板。
由于培养微孔很小,微孔间呈阵列排布,因此可以节省实验空间,能够在很小的空间上做很多组平行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5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菌相互作用研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炼油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