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8136.X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清;张帅;宋美钰;任喆;刘铁超;宗妍;李存海;袁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15/04 | 分类号: | B66C15/04;B66C15/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式起重机 大车 行程 阻尼 限位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可以对司机发出警示信号、输出切断动力信号,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电信号保护、弹簧阻尼保护、端部止挡保护、螺纹自毁保护,是多重保护综合起来的起重机行程限位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限位器是保证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必要的防护装置,起重机限位器又分为上升高度限位器,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以及联锁保护开关。上升高度限位器、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也称行程限制器,其安全功能是保证工作机构在运动中,当接近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减小大车运行速度,防止行程越位。联锁保护开关的安全功能使对在起重机上不同机械间不同运动的协调与制约,达到安全控制。大多数的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都能够很好地起作用,唯有大车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经常出故障,起重机大车运行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20m/min,在这样的速度时只要司机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在极限位置采取措施,就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结果不是限位开关的触头被安全尺压下不能复位,就是限位开关的壳体被撞坏,其使用寿命长则两三个月,短则十几天。而且碰撞产生的惯性力会给起重机上边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造成很大的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小车运行机构从大主桥梁轨道上脱轨,从而影响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现有大车运行限位装置作用为:当起重机大车运行至轨道端部时,固定在厂房端头的安全尺推压限位开关的触头,切断电源,大车即切断动力信号,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显然,端部挡杆在压下限位开关触头时,位置要准确,接触要柔和、平稳,这样才能保证限位开关不被过压或撞坏,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为:
(1)大车运行时容易出现偏差,致使安全尺与限位开关的触头接触时产生错位。
(2)轨道接头不平,接头处横向位移和轨面高低差都会使大车运行产生振动。
(3)安全尺多采用角钢制成,悬臂长,刚性差。保护的距离越大,安全撞尺越长,撞尺抖动得越厉害,调试越不便,可靠性越差。当大车运行时,由于上述振动等原因,易使安全尺产生颤动,在限位开关触头与其接触时就会出现过压或撞击,进而损坏限位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其组成包括:起重机端梁,行程阻尼限位装置、缓冲橡胶,所述的起重机端梁与所述的行程阻尼限位装置连接,所述的行程阻尼限位装置具有刚性挤压杆、光信号报警触发开关、弹簧阻尼器、阻尼限位装置套筒、端部可调螺栓、橡胶、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的橡胶与所述的刚性挤压杆连接,所述的刚性挤压杆在所述的阻尼限位装置套筒内移动,所述的阻尼限位装置套筒与所述的端部可调螺栓连接。
所述的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所述的阻尼限位装置套筒内部安装有所述的弹簧阻尼器,所述刚性挤压杆与所述的弹簧阻尼器连接,所述的弹簧阻尼器与所述的端部可调螺栓连接,所述的阻尼限位装置套筒连接有所述的红外接近开关。
所述的桥式起重机大车行程阻尼限位安全装置,所述的阻尼限位装置套筒内部加工有螺纹,所述的光信号报警触发开关为常闭式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运动过程中与极限位置接触后,光报警信号回路闭合联通,提示操作人员有撞车危险,使操作人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准备,有时间及时的采取停车措施,装置通过三种措施使得起重机大车停车,其中使用了电控与机械控制以及人员控制来实现,若三种措施都未能达到目的,装置通过末端螺纹自身破坏来减小冲击力。本装置中所有控制部分全部内置于缓冲器当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损坏。整个停车过程中减小了大车司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在大车接近极限位置时,通过使用机械、电控等措施,极大程度改善了目前行程限位开关的缺点,提高大车行程限位安全装置的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限位器经过计算不同桥式起重机对端部冲击力的大小范围,限位器端部采用可调式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纹来适应不同的起重机。以上过程中弹簧作为最主要受力原件,减小起重机对端部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8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