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1359.1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5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术才;王本硕;张乾青;李利平;徐飞;石少帅;许振浩;张骞;王康;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1B7/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围岩 初期 支护 水平 收敛 位移 监测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交通系统蓬勃发展,我国又多山脉,所以公路、铁路隧道必不可少。在施工过程中,若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不能及时监测,会对后续施工或是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是量测断面相应进程处,即每10m布设一个量测断面,且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测点大小适中。水平收敛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两侧拱腰,每断面布置两点,当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读出两侧拱腰的度数,通过计算得出围岩初期支护的水平收敛。该方法需要进行人工计算,不能直接得出相应的位移,计算时会有误差存在,而且测点容易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可以快速监测出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的仪器,有利于实际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灾害预警。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不能及时测量的缺点,对后续施工的确定提供了很大的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均通过传感杆与传感器相连,所述传感器与计量尺相连,所述触头、传感杆及传感器插入已经施工开挖的隧道围岩中,计量尺埋设在围岩外。
所述传感杆为钢丝绳。
所述触头用于对接收围岩位移变化量。触头需要对围岩位移比较敏感,很微小的位移就能通过触头传到传感杆。
所述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
一种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连接好的触头、传感杆及传感器作为一个整体插入已经施工开挖的隧道围岩中,把计量尺埋设在围岩外,锚固好并记录下此刻的度数;
步骤二:随着隧道围岩初期支护的变形,压力将会传给触头,通过传感杆传送给传感器,带动卡尺向前移动,通过读数来确定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
步骤二中,传感器接通电源后,在开关的感应面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金属传感杆接近此感应面时,金属中则产生涡流而吸取了振荡器的能量,使振荡器输出幅度线性衰减,然后根据衰减量的变化来带动计量尺移动。
该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不需要两侧拱腰的数据就能得到隧道围岩初期支护的水平收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研究了隧道中如何监测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的方法,解决了如何监测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的问题。与前人研究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单易携带,便于现场操作,所得的数据比较精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的监测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1、可方便快捷监测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
2、结构简单,读数精确;
3、携带方便,能够及时监测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传感器;2、触头;3、传感杆,4、围岩边墙,5、初支边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包括传感器1,触头2,计量尺,传感杆3。
工作原理:若干内置于仪器内部的微型测点触头2,所述每个微型测点触头2均与一根钢丝绳一端相连;随着隧道围岩初期支护的变形,压力将会传给位移计的触头,通过传感杆3传送给传感器1,带动卡尺向前移动,通过读数来确定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值。
隧道围岩初期支护水平收敛位移监测仪器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位移计插入已经施工开挖的隧道围岩边墙4中,把刻度尺埋设在围岩外,锚固好并记录下此刻的度数;
B.随着围岩初支边墙5的变化,压力将会传给位移计的触头2,通过传感杆3传送给传感器1,带动卡尺向前移动,通过读数来确定位移变形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1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栅式高度尺
- 下一篇:齿轮啮合法向间隙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