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码机油墨粘度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1608.7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春卯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袁步兰 |
地址: | 461223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粘度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喷码机油墨粘度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在喷码机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印刷出质量好的印品,油墨的粘度控制则很重要。因为油墨粘度值越稳定,印刷性能则越好,印品的质量也自然更稳定。因此,将油墨的粘度值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是保证印刷过程正常进行的基础。目前,现有的油墨粘度检测装置大多是使用电磁阀控制油墨粘度检测,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方面,通过电磁阀控制的油墨粘度检测系统容易发生电磁阀堵塞的问题,且电磁阀频繁工作容易损坏;另一方面,有黏度检测电磁阀增加了管路的复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喷码机油墨粘度自动检测装置,利用虹吸效应,实现了油墨粘度的自动检测,且减少了黏度检测电磁阀的使用,简化了系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喷码机油墨粘度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内设有黏度检测筒2和恒压筒5,所述黏度检测筒2、恒压筒5的底部均设有开口并通过节流管一4相连,所述黏度检测筒2的上部设有虹吸管3,所述黏度检测筒2内虹吸管3处设有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14以及0位探针15,所述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的底端高于0位探针15底端,所述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14的底端高于0位探针15和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底端,所述混合筒1上端设有粘度检测注墨口7,所述混合筒1下端开有油墨出口,所述油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泵一9,所述泵一9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节流管二8,所述节流管二8的另一端连接粘度检测注墨口7。
所述混合筒1上端设有混合筒注墨口12,所述混合筒注墨口12通过管道连接泵二11,所述泵二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油墨瓶16和添加剂瓶17。
所述泵二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喷头10,所述喷头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泵一9与节流管二8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混合筒1上端设置有排气口6。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存放油墨的混合筒内设有黏度检测筒和恒压筒,在黏度检测筒、恒压筒的底部均设有开口,两个开口之间通过节流管一相连接,并在黏度检测筒的上部设有虹吸管以及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0位探针,从而当油墨经过节流管一到达黏度检测筒时,由于恒压筒液位一直高于黏度检测筒,从而油墨会迅速到达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和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的位置,通过判断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到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位置有信号的时间,并将其与设定的时间进行对比,小于设定时间的为粘度低,大于设定时间的则为粘度高,从而实现了油墨粘度的自动检测;本实用新型利用虹吸效应,使得油墨自动完成粘度检测,减少了黏度检测电磁阀的使用,简化了系统结构,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筒 2、黏度检测筒 3、虹吸管 4、节流管一 5、恒压筒 6、排气口 7、粘度检测注墨口 8、节流管二 9、泵一 10、喷头 11、泵二 12、混合筒注墨口 13、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 14、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 15、0位探针 16、油墨瓶 17,添加剂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合筒1,混合筒1内设有黏度检测筒2和恒压筒5,黏度检测筒2、恒压筒5的底部均设有开口并通过节流管一4相连,黏度检测筒2的上部设有虹吸管3,黏度检测筒2内虹吸管3处设有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14以及0位探针15,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的底端高于0位探针15底端,粘度检测高位取样探针14的底端高于0位探针15和粘度检测低位取样探针13底端,混合筒1上端设有排气口6和粘度检测注墨口7,混合筒1下端开有油墨出口,油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泵一9,泵一9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节流管二8,节流管二8的另一端连接粘度检测注墨口7。
本实用新型中,混合筒1上端设有混合筒注墨口12,混合筒注墨口12通过管道连接泵二11,泵二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油墨瓶16和添加剂瓶17;泵二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喷头10,喷头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泵一9与节流管二8之间的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春卯;,未经杜春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1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