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隙可调的穿刺型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3396.6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7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陆慧慧;岳冬;荣雪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10 | 分类号: | H01T4/10;H01T4/02;H01T1/22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 37238 | 代理人: | 刘贺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可调 穿刺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导线保护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一种间隙可调的穿刺型避雷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206835952,名称为带接地功能的穿刺型避雷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677414,名称为一种电力线路避雷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7536595,名称为带计数功能的穿刺型避雷器,以上三种避雷器虽然都具有避雷作用,但是穿刺本体结构复杂且重量偏重,加剧了导线的负载;同时安装完成之后,当需要调节避雷本体上的放电电极和穿刺本体上的引电电极之间的间距时,由于避雷本体和绝缘子之间设置为不可调式并已经固定在支架上了,而且调节穿刺本体时需要松开穿刺本体的连接端进行调节从而对导线再次进行破坏式穿刺,影响了导线的导电效果,并且调节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穿刺型避雷器进行改进,因此使放电电极和引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调节更加方便和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端与导线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连接并通过横档支撑的绝缘子本体、在横档和绝缘子本体的连接端往外延伸且距离可调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且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通过上端盖固定在导线上,吸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通过支撑部件调节。
由于设计了在横档和绝缘子本体的连接端往外延伸且距离可调的支撑部件、吸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通过支撑部件调节,不再通过调节穿刺本体和破坏导线就能完成吸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调节,并且调节简单和方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绝缘子本体下端的左支撑板、连接避雷器本体的右支撑板和连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的螺栓,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在延伸部上开有相互配合的长方形槽孔,通过移动设置在长方形槽孔之间的螺栓调节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的位置,
所述穿刺压块往下延伸形成半球形引电电极并和引电电极属于一体式结构,上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穿刺压块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穿刺压块和上端盖的外部分别覆盖硅胶外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在导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半球形引电电极的穿刺块和上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间隙可调的穿刺型避雷器,包括横档1、绝缘子本体2、避雷器本体3、穿刺压块4、上端盖5、导线6、左支撑板7、右支撑板8,螺栓9,
绝缘子本体2上端与导线连接并通过连接在下端的横档1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在横档1和绝缘子本体2的连接处往外延伸形成左支撑板7,在左支撑板7中部往下弯曲并形成带有长方形开槽孔的延伸端,右支撑板4中部往下弯曲并形成与左支撑板7相适应的开槽孔,左支撑板7和右支撑板8通过调节开槽孔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相互固定和调节在右支撑板8上的避雷本体3的位置,避雷器本体3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右支撑板8上,其顶端具有半球形的放电电极,穿刺压块4往下延伸形成半球形引电电极并和引电电极属于一体式结构,上端盖5通过螺栓固定在穿刺压块4的顶部并将导线6压在穿刺压块4和上端盖5之间。
在本实例中,所述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
在本实例中,在所述避雷器本体3、穿刺压块4和上端盖5的外部分别覆盖硅胶外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由于设计了在横档1和绝缘子本体2的连接端往外延伸且距离可调的支撑部件、吸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通过支撑部件调节,不再通过调节穿刺本体和破坏导线就能完成吸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调节,并且调节简单和方便。
2.由于设计了带有开孔槽的左支撑板7和右支撑板8,固定和调节间隙方便,满足了该装置的使用要求。
3. 由于设计了穿刺压块4往下延伸形成半球形引电电极并和引电电极属于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减轻了穿刺本体的重量,减缓了导线的负载,满足了该装置对轻量化的要求。
4. 由于设计了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该数值范围根据雷雨时的空气耐击穿电压参数和电缆耐电压标准确定,满足大部分地区的使用要求,数值范围科学合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3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现场用的简易配电箱支架
- 下一篇:一体四腔空间聚光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