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门的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6161.2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贺春雷;符林;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清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14 | 分类号: | B66B13/14;B6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电梯门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一些工厂,在需要经常使用拖车运送货物的电梯中,特别是货梯,经常发生电梯外层门自动开启而人误掉入电梯井的危险情形。尤其是在工人倒着拉车的情况下,其并不能清楚地看到电梯是否真正到达,因而当电梯外层门开启时便会进入该电梯,所以极易发生在电梯未真正到达而误掉入电梯井的危险情况。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很多安装在门外的安全防护装置,诸如安装在铁门外的安全屏蔽门等,然而这些防护装置通常构造复杂且造价非常昂贵,因而并不能普遍地应用在工厂或者企业的日用电梯门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门的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外层门外部安装有与电梯内层门联动地开启或关闭的防护条,从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电梯外层门与电梯内层门,其中,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联动器及防护条,所述联动器设置在电梯外层门外部一侧的墙面上,所述防护条的一端固定在联动器内,所述防护条的另一端通过联动器与电梯内层门联动地从所述联动器中抽拉出,所述防护条的可抽拉出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电梯外层门外部另一侧的墙面上设置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护条的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的第二卡扣部,在所述电梯内层门与电梯外层门之间且于电梯内层门上设置有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的另一端与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电梯内层门与电梯外层门之间且位于电梯内层门上的感应器为条形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外层门的外部设置防护条,通过电梯内层门的联动器,所述防护条随着电梯内层门的开启而联动地开启,随着电梯内层的关闭而联动地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外层门的外部设置可随着电梯内层门的开启或关闭而联动地开启或关闭的防护条,在电梯并未真正到达而电梯外层门自动开启的情况下,当保护条被拿开时,所述防护条仍处于闭合的状态,同时所述感应模块通过信号线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报警器,报警器则会发出报警声。因而能够避免工人误认电梯而发生的危险,从而实现防护的作用。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梯门安全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②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梯门的防护装置中的电梯内层门上安装有条形感应器,与传统的点状感应器相比,大大提高了感应的正确率,只要物品出现在感应器前,电梯门就会停止关门,不会接触物品和人体,从而避免夹伤人或夹到物品的危险情况发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安全防护装置的防护条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梯外层门;2:电梯内层门;3:联动器;4:防护条;41:第一卡扣部;5:感应模块;51:第二卡扣部;6:报警器;7:条形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披露一种电梯门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外层门1与电梯内层门2,其中,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联动器3及防护条4,所述联动器3设置在电梯外层门1外部一侧的墙面上,所述防护条4的一端固定在联动器3内,所述防护条4的另一端通过联动器3与电梯内层门2联动地从所述联动器3中抽拉出,所述防护条4的可抽拉出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41,所述电梯外层门1外部另一侧的墙面上设置有感应模块5,所述感应模块5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护条4的第一卡扣部41相互卡扣的第二卡扣部51,在所述电梯内层门2与电梯外层门1之间且于电梯内层门2上设置有感应器。
所述感应模块5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感应模块5的另一端与报警器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清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清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式悬挂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施工升降机的远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