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6602.9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崔江余;杨溪;孙强;曹祚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瑞腾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超前 导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
背景技术
本专利属于地铁隧道托换工程领域,对传统大直径管棚进行改进,使超前加固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在小断面隧道超前加固工程中,由于场地有限,利用小设备施做长导管管幕,节约空间,节省时间,降低造价。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以缓解交通压力,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为目的的地铁建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铁网络的形成意味着多条地铁的交汇,地铁穿越居民区、商业区以及大型商场、写字楼、道路桥梁等都可能需要进行托换处理。在地铁隧道托换工程中依据“控制隧道变形为主,地基和房屋加固为辅”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同时对地基和房屋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防止地表下沉的主要措施是改善掌子面上方的围岩状况并控制变形。同时,因地表下沉与掌子面的稳定性有关,因此,防止地表下沉的对策多与掌子面稳定对策同时实施。管棚超前支护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掘进的新技术,在松散、软弱、砂砾地层或软岩、破碎带以及进出口地段施做管棚,能够保证隧道开挖施工的安全,并尽可能循环通过上述地段。由于预埋超前管棚做顶板及侧壁支撑,为后续的隧道开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施工快、安全性高、工期短,被认为是隧道施工中解决冒顶的最有效最合理的施工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暗挖施工法,已在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被广泛采用。
但是尽管管棚支护技术在安全性上有许多优势,但由于管棚直径大,施工设备要求高,造价也远高于其他工法。为解决传统管棚法在施工工艺中的难题,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将大直径管棚用长导管替换形成长导管管幕支护结构,开挖过程中,不需要辅以较密的格栅拱架支撑,而是通过调整间距和外插角使导管注浆加固范围两两咬合形成管幕,用以支撑四周的围岩压力,必要时可做双排管幕。
传统的钻孔、顶进管棚的施工工艺中,钻孔方向控制难,施作精度差,由于设备要求高,作业面比较狭窄。特别是随着小断面隧道的开挖越来越多,大设备开挖不具备作业条件,迫切需要用一种可采用小设备施作的方法来代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它解决了上述的这些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长导管管幕结构位于开挖隧道顶部加固区,由至少一排相同水平间距排列的长导管,所述长导管身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通过注浆向外喷射形成圆形水泥桩结构,圆形水泥桩两两咬合成支护结构。
优选地,长导管直径50~70mm。
优选地,每一循环施作距离12~3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长导管通过调整间距和外插角形成咬合良好的管幕,简单方便;
2、长导管施工利于顶进,容易控制偏差度;
3、长导管直径小,每一循环施作距离大,节省材料;
4、施工时采用小设备成型代替盾构机,节约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的钢花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形水泥桩;2、长导管;3、隧道开挖轮廓线;4、外插角;5、单根导管纵向注浆范围;6、已完成隧道;7、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水平超前长导管管幕结构,如图1-3所示,长导管管幕结构位于开挖隧道顶部加固区,由至少一排相同水平间距排列的长导管2,所述长导管身有注浆孔7,所述注浆孔7通过注浆向外喷射形成圆形水泥桩结构,圆形水泥桩1两两咬合成支护结构。
长导管2直径50~70mm。
每一循环施作距离12~35m。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瑞腾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瑞腾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矸眼防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盾构机无基座条件下的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