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6832.5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2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和司;高栖善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7/10 | 分类号: | H02K37/10;H02K37/24;H02K16/04;H02K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该马达朝向使旋转轴与轴承部件相靠近的方向施力。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于CD、DVD播放器等光拾取装置或用于照相机的透镜组等移动的马达,而公知了一种步进马达。
如图4(a)所示,该马达包括:转子4,所述转子4具有旋转轴2以及固定于旋转轴2的外周面2c的磁铁3;以及定子10,所述定子10呈筒状且与磁铁3的外周面3c对置。并且,在通过由滑动轴承构成的轴承部件7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2e的情况下,设置了轴承保持架8和板状部件9,所述轴承保持架8呈筒状且将轴承部件7支承为能够沿马达轴线L0方向移动,所述板状部件9具有将轴承部件7朝向旋转轴2的输出侧L1施力的板簧部95(施力部件)。并且,在轴承部件7与旋转轴2的端部2e之间配置有球体6,在轴承部件7中形成有朝向输出侧L1开口并支承球体6的轴承侧凹部72。并且,在旋转轴2的端部2e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2f,所述旋转轴侧凹部2f朝向输出相反侧L2开口并支承球体6(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6030号公报
在采用轴承部件7(滑动轴承)的马达中,存在向旋转中的旋转轴2施加冲击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并且,当在旋转轴2上形成有导螺杆时,存在由于施加到旋转轴2的径向侧压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而且,即使在马达1停止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旋转轴2施加冲击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如果施加这种负荷而使轴承部件7朝向输出相反侧L2移位,则会解除旋转轴2借助球体6被轴承部件7支承的状态,且旋转轴2会产生旋转轴2的中心轴线Ls与马达轴线L0方向倾斜的这种移位。此时,如图4(b)所示,当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之间存在有间隙时,旋转轴2能够旋转,当施加到旋转轴2的负荷消失时,会恢复到图4(a)所示的状态。但是,如图4(c)所示,如果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接触,则磁铁3会吸附到定子10,从而导致旋转轴2无法旋转,且即使在施加到旋转轴2的负荷消失时,也不会恢复到图4(a)所示的状态。为了防止产生这种不良现象,只要将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之间的间隔G设置成足够大即可,但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转矩降低等马达的特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在旋转轴与轴承部件产生朝向分离的方向移动的这种状况时,也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其特征是,该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和磁铁,在所述旋转轴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定子,所述定子呈筒状且在径向外侧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对置;输出相反侧轴承部,所述输出相反侧轴承部具有球体以及轴承部件,所述球体与所述旋转轴侧凹部的锥面抵接,所述轴承部件将所述球体支承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锥面之间;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旋转轴以及所述轴承部件中的一侧部件施加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球体接触的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一侧部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移动,在将所述一侧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设为d、将所述球体的半径设为r、将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隔设为G、将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锥面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将所述锥面的开口缘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设为R时,所述可动距离d、所述半径r、所述间隔G、所述角度θ以及所述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即
条件式1:R>r·cosθ+d·tanθ;
条件式2:G>d·tanθ。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侧部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d、球体的半径r、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以及锥面的开口缘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式1:R>r·cosθ+d·tanθ。因此,即使在一侧部件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最大距离(可动距离d)的情况下,锥面与球体也会接触。
并且,一侧部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d、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的间隔G以及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式2:G>d·tanθ。因此,即使在一侧部件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最大距离(可动距离d)且转子朝向与马达轴线正交的方向移位的情况下,也会在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存在间隙,从而能够防止转子的磁铁与定子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进电机阻尼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单相感应式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