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程式微动力MBR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198.7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4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邵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程 式微 动力 mbr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程式微动力MBR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MBR膜生物处理工艺是当今污水处理领域技术最先进的、处理效果最好的工艺之一,其出水水质标准优于国家法律所要求的各项指标。该工艺将生物降解和膜分离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微生物被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大大的提高了优势微生物在各处理构筑物种的积累密度,从而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对各污染因子的降解。目前对于小规模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缺氧池然后自流进入MBR膜池,最后采用抽吸泵抽吸出水,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MBR膜池的硝化液通过泵回流至缺氧池,在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三台水泵的辅助作用才能实现水质的达标排放。该方法对于分散区域及小规模污水处理项目显然运行成本太高,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程式微动力MBR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程式微动力MBR装置,包括集水池,以及设在该集水池底部的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端通过污水管道连接到缺氧池内并通过水平布置在所述缺氧池底部的穿孔管均匀布水;所述缺氧池上部与设置的MBR膜池相连通,所述MBR膜池内设置有MBR平板膜组件,所述MBR平板膜组件上部通过设置的膜组件出水管与设置在外部的膜出水电动阀连接,其下部通过设置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延伸到所述缺氧池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设备的无人值守运行,且设备的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几乎是微动力运行;这样使得对设备的投资降低,无需硝化液回流泵及抽吸泵。且此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水量及不规则的地形地貌自由组合,该组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设备安装而造成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涉及一种高程式微动力MBR装置,包括集水池2,以及设在该集水池2底部的污水提升泵1,所述污水提升泵1的输出端通过污水管道10连接到缺氧池4内并通过水平布置在所述缺氧池4底部的穿孔管9均匀布水;所述缺氧池4上部与设置的MBR膜池7相连通,所述MBR膜池7内设置有MBR平板膜组件6,所述MBR平板膜组件6上部通过设置的膜组件出水管5与设置在外部的膜出水电动阀3连接,其下部通过设置的硝化液回流装置8延伸到所述缺氧池4底部。
工作过程如下:该设备中,污水通过设置在集水池2中的污水提升泵1提升至缺氧池4,缺氧池4底部通过穿孔管9均匀布水后,继续利用污水提升泵1的余压作用将缺氧池4内的污水压至MBR膜池7,在MBR膜池7中通过培养高效生物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MBR平板膜组件6实现泥水分离,传统的膜过滤出水都是采用抽吸泵抽吸出水,本装置中的MBR平板膜组件6利用设置在上部的膜组件出水管5与液面的高程差来实现虹吸出水。
另外,膜池硝化液回流采用重力作用通过设置在MBR平板膜组件6下部的硝化液回流装置8回流至缺氧池4中,该硝化液回流装置8可通过设置的电磁阀控制回流量的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清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1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