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369.6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7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华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多功能 吸引 调节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都需要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使外科医生得以对手术部位进行精确的操作,故在手术中需要对不断渗出的血及切除组织及组织体液进行负压吸除并利用生理盐水不断冲洗出血部位以确保术野清晰。
但现有的手术负压吸引器功能单一,且普通吸引器在术中处于持续恒压负压吸引状态,负压吸力无法由术者自由调节,术中噪音大,且可能因负压过大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及手术操作困难。
目前,一般医用的吸引器仅能实现吸引和简单的分离作用,若想实现直接冲洗等其他功能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采用的是对吸引器本身的结构进行改进,但是过程较为复杂并且效果不明显。
目前吸引器管的尺寸都是固定的,而专科吸引器头的尾端大小并不一致,尤其是耳显微吸引器头,无法与常规吸引器管很好连接,临床上只能将吸引器管头端剪除,才能实行大概的连接,但并不非常吻合;另外由于常规吸引器管与吸引器头是固定连接,这对于类似于上颌窦弯吸引器头等带有角度的吸引器头,无法施行角度的任意变换,需不断的将吸引器头与吸引器管重新连接来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即使是直吸引器头,由于吸引器管的自然弹性扭曲,也影响操作,这些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也给手术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吸引器无法实现多功能导致吸引器更换和调试较为频繁和复杂,吸引器吸力无法由术者自由调节,以及吸引器管与不同直径的吸引头之间的连接通用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包括转换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器主体为筒体,筒体上端设有与之内孔联通的纵向筒,纵向筒上端口为进气口,进气口端密封安装有橡皮塞;所述的筒体的左端设有伸入内孔中的可360度旋转的线接头连接;筒体的右端安装有连接负压的管接头;所述的筒体的前端设有垂直贯穿筒体内孔中的圆柱阀,圆柱阀内孔与筒体内孔及纵向筒内孔联通,圆柱阀外壁上套装有限位开关、弹簧,圆柱阀末端还旋合安装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前端面顶住弹簧,圆柱阀内孔末段旋合安装有流量调节开关。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360度旋转的线接头包括旋转体,旋转体为带有内孔的轴,轴主要由轴肩和伸入到转换器主体内的旋入段构成,轴肩段的内孔中设有相对的半圆卡环;旋入段前端设有环形台,旋入段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环形垫圈槽、第一环形密封槽,环形垫圈槽内设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的两端设有轴用弹性挡圈固定于旋入段上,弹性垫圈外壁通过转换器主体上径向的第一锁紧螺钉固定,第一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台上套装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接头与转换器主体连接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管接头的连接端旋合伸入转换器主体内并利用旋转器主体上径向分布的第二锁紧螺钉固定,管接头连接端与转换器主体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阀外壁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二环形密封槽,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二环形密封槽后侧的圆柱阀上还设有与转化器主体上的第三锁紧螺钉相配合的环形锁紧槽,圆柱阀末端还设有沿着周向间隔分布的轴向限位滑槽;圆柱阀内孔壁自伸入转换器主体端至末端依次间隔设有第四密封圈、孔用挡圈与流量调节开关外壁相匹配的内纹孔。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吸引调节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限位滑槽数量为4个,轴向限位滑槽与限位开关上的条形凸台相配合,4个轴向限位滑槽每相邻两个之间所夹圆心角为9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采用360度旋转接头使一定大小范围内的吸引器头可以与其直接相连,且可自由变换吸引器头的角度;通过调节阀,可由术者自由调节吸力大小,并在吸引与冲洗间自由调换,可直接进行术腔吸引和冲洗,不用吸引器时可关闭吸力,从而可以减少术中因负压吸引导致的噪音,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及舒适度,减少副损伤,节约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华,未经徐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