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8595.6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8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刘娟;马占军;石林榕;孙伟;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3/08 | 分类号: | A01D33/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块茎 作物 收获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应西北旱作农业区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技术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薯类收获采用机械化作业越来越高。薯类收获机械作用一般为挖掘铲挖掘出土壤中薯类块茎,利用分离装置分离掉大部分土壤,分离后的薯类铺放于地面上。一般按分离装置的不同,分抛掷轮式、振动筛式和链杆升运式等几种。抛掷轮式工作时抛掷轮将挖掘铲挖出的薯块抛向已收的一侧,形成宽80cm~280cm的条堆,这样容易造成马铃薯碰撞损伤,且拣拾较困难;振动筛式分离装置采用与地面一定夹角的振动筛将崛起物直接分离,但明薯率较低,且其分离能力与土壤含水率和坡度有直接关系。连杆升运式分离效果好,但靠近挖掘铲的连杆易与地面发生摩擦碰撞,为避免与地面较近的连杆与地面发生摩擦碰撞,且为解决链杆升运式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铲与杆升运式分离装置在马铃薯挖掘作业过程中衔接不当(易造成土薯分离分离不完全,易发生机前拥堵)等问题。加之,现有马铃薯挖掘机的分离装置作业时存在薯茎损伤严重和不同土壤类型适应性差、不能果茎和果膜分离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大轴,所述的大轴表面上焊接设置有分离杆,大轴两端安装有小轴,所述的分离杆由八排钢筋组成,所述的分离杆上焊接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对应设置在大轴周围。
所述的分离杆的八排钢筋包括由十二根钢筋组成的四排和由十一排钢筋组成的四排交错安装组成,每排钢筋的间距为30mm,相邻两排钢筋的夹角为45°,每根钢筋的外径为10mm,长度为80mm。
所述的螺旋杆的螺旋截面外径为45mm,螺距为4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其可分离掉绝大数的残膜和茎杆,其结构新颖、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大轴;2.分离杆;3.小轴;4.螺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大轴1,所述的大轴1表面上焊接设置有分离杆2,大轴1两端安装有小轴3,所述的分离杆2由八排钢筋组成,所述的分离杆2上焊接设置有螺旋杆4,螺旋杆4对应设置在大轴1周围。
进一步,所述的分离杆2的八排钢筋包括由十二根钢筋组成的四排和由十一排钢筋组成的四排交错安装组成,每排钢筋的间距为30mm,相邻两排钢筋的夹角为45°,每根钢筋的外径为10mm,长度为80mm。
进一步,所述的螺旋杆4的螺旋截面外径为45mm,螺距为450mm。
所述的块茎作物收获机分离装置,工作过程如下:挖掘铲将土薯混合物崛起,土块和马铃薯又经升运式输送分离链分离,在此过程中绝大部分土壤会掉落地面,剩余的马铃薯、土块、残膜、根茎经果与残膜茎杆经马铃薯残膜茎杆分离装置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8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籽西葫芦收获机输送装置
- 下一篇:自走式双行胡萝卜联合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