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膜效率高的供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9023.X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1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邓茂林;何颖;谭鸿波;刘文军;罗成鑫;吴小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1/12 | 分类号: | B31B1/12;B65H16/04;B65H4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效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软袋包装加工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上膜效率高的供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容量输液包装容器主要有玻璃瓶、硬塑料瓶和输液袋等几种常见的类型。玻璃瓶在输液过程中需要经过通气管路不断向玻璃瓶内引入空气,导致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玻璃瓶内造成药物污染:硬塑料瓶的硬度也比较大,仍需要用通气管路;而输液软带仅通过外界大气压得作用就能是的袋体内液体输出,无需引入空气,且材料透明,使用方便,在目前医用输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输液袋包装药液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配制工位、制袋工位、灌装工位,其中配置工位配制药液、制袋工位制出的输液软袋均输送至灌装工位,由灌装工位将药液灌装入输液软带,制袋工位包括供膜工位、袋体印刷工位、接口供给工位,接口预焊接工位、袋体轮廓焊接工位、接口焊接工位、袋体整型废边剔除工位和袋体转移工位。
但现有的供膜工位需要操作人员将膜材滚筒插入供膜装置的张紧滚筒内,然后通过解膜电机放膜。现有的供膜工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常须配置至少两套张紧滚筒,即第一套张紧装置将膜材输送至设备内进行生产,第二套张紧装置则装配膜材以用以及时替换膜材使用完的第一张紧滚筒上的膜材,从而实现设备无间隙的生产,但是这种方式增加了输液袋生产设备的成本,而且现在大输液软袋包装产品生产设备的供膜机构均采用机械检测的传动方式,其在传动过程中导致供膜不均速,易挂膜,所采用的滑块式机械结构在供膜不顺畅时,易导致滑块卡死,直接造成设备故障停机,尤其使用大规格膜材时,此机械检测传动方式的结构,导致膜材分层,膜材之间空气变多,易对膜材中部造成污染,造成焊接质量差,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尤其在进行大规格时生产效率达不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膜材更换效率高、膜材供膜平稳和上膜效率高的供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膜效率高的供膜装置,它包括膜材滚筒、张紧滚筒和控制器,所述的张紧滚筒安装在转动轴上,且与转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的转动轴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张紧滚筒的一端设置有一挡圈,且张紧滚筒靠近挡圈一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的膜材滚筒内表面的一端开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膜材滚筒内表面的另一端开设有一锥形孔,所述的张紧滚筒的另一端上套装有一锥套,锥套的锥面与锥形孔的锥面相配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在转动轴与联轴器之间设置有一支撑转动轴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还安装有一导向滚筒和一声波检测开关,所述的声波检测开关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张紧滚筒与转动轴通过平键固定。
所述的凹槽的个数大于等于所述凸起的个数。
所述的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圆弧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供膜装置,膜材滚筒与张紧滚筒通过凹槽与凸起之间的配合实现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膜材滚筒拆装极为方便,进一步的提高了膜材的更换效率;膜材滚筒的一端通过挡圈固定,另一端通过锥套固定,从而避免了膜材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左右移动,从而造成解膜不平稳的现象,而且锥套锁紧和拆卸极为方便,从而保证了膜材的更换效率;供膜装置改进为声波检测方式供膜,使供膜时通过声波信号的反馈,来控制供膜均速运行,从而减少膜材在供给时所受的阻力,保证了膜材不分层;使膜材从开始使用到使用完毕时都处于密闭状态,减少了膜材污染,保证了袋体的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中,1-膜材滚筒,2-张紧滚筒,3-转动轴,4-挡圈,5-凸起,6-凹槽,7-锥形孔,8-锥套,9-驱动电机,10-联轴器,11-支撑板,12-导向滚筒,13-声波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9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