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尘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462.2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4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东;张学芬;罗金中;李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6 | 分类号: | 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441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尘磨床。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片是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学名制动器衬片或是磨擦片,它是汽车有品中的易损件,刹车片装在卡钳内部。刹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来自摩擦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碟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后的热能将车子停下来。
刚压制出来的刹车片,表面不平整,需要磨削后才能装车。同时,长时间使用的刹车片边缘会凸起,如不磨削,刹车片的压力就会集中在凸起的地方,容易发响,且会降低刹车片的性能。
刹车片磨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虽然有抽尘装置,但是抽尘效果并不理想,工作环境差,对工人身体危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尘磨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抽尘磨床,其用于刹车片磨削,主要由磨胎、砂轮、护罩、抽尘筒、操作台构成。磨胎和砂轮平行设置在操作台表面,磨胎和砂轮之间设有放置所述刹车片的间隙,砂轮周围设置有弧形的护罩,抽尘筒设置在操作台表面且位于护罩外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抽尘筒由储尘室和排尘管构成,储尘室为下端封闭的空心椭圆柱体,储尘室下端竖直连接在所述操作台表面,排尘管为空心圆柱体通腔,排尘管下端与储尘室上端竖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储尘室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边缘设置有若干螺栓,所述储尘室内底面设置有螺孔。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皮垫,其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在所述储尘室侧面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若干螺孔,所述螺孔设置在所述操作台表面,且分布于所述储尘室周围,所述螺孔与所述储尘室内底面设置的螺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带皮垫的抽尘筒,使砂轮摩擦刹车片产生的磨尘,在惯性的作用下抛入抽尘筒,利用与抽尘筒连接的抽尘设施,可彻底清除磨尘。
通过将储尘室内底面的螺孔分别与操作台表面的若干螺孔连接,可调整抽尘筒的位置及开口方向,达到收集不同弯曲程度的刹车片磨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抽尘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抽尘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抽尘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磨胎;2、刹车片;3、砂轮;4、护罩;5、抽尘筒;6、螺孔;
7、操作台;8、皮垫;9、螺栓;10、储尘室;11、排尘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尘磨床,包括:磨胎1、砂轮3、护罩4、抽尘筒5、螺孔6、操作台7、皮垫8、螺栓9、储尘室10、排尘管11。刹车片2为工作时的材料,不属于本设备的结构。
如图1所示,磨胎1和砂轮3均为圆形且平行设置在长方形操作台7表面,磨胎1和砂轮3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放置刹车片2,砂轮3周围设置有弧形的护罩4,可防止砂轮3脱落或意外触及导致的事故,抽尘筒5设置在操作台7表面且位于护罩4外侧面。
如图2所示,抽尘筒5由储尘室10和排尘管11构成,储尘室10为下端封闭的空心椭圆柱体,储尘室10下端竖直连接在操作台7表面,排尘管11为空心圆柱体通腔,排尘管11下端与储尘室10上端竖直连通,便于连接抽尘设施和排出储尘室10中的磨尘。
如图2-图4所示,储尘室10侧面设置有开口,便于收集刹车片2摩擦产生的磨尘,开口边缘设置有若干螺栓9,皮垫8固定在螺栓上,皮垫8增加了储尘室10开口收集磨尘的范围,减少了磨尘的溢出,增强了清除效果。操作台7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储尘室10内底面相同的螺孔6,且位于储尘室10周围。将储尘室10内底面的螺孔6分别与操作台7表面的若干螺孔6连接,可调整抽尘筒5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的吸收磨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尘式电动打磨机
- 下一篇:基于模糊自适应力控制的恒力自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