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1150.3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豪;徐进;朱龙英;于学华;倪晓华;夏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3/02 | 分类号: | F16C3/02;F16D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传动系统 传动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其传动轴是很容易磨损和损坏的部件之一,尤其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传动轴的滑动花键叉与花键轴叉温度升高,磨损加剧,使得滑动花键叉很容易损坏,且滑动花键叉与花键轴叉又需要通过锻加工、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复杂工艺来完成,成本较高,致使资源浪费,使用费用增加。
随着人们对车辆对安全、节能、环保的不断重视,车辆的传动轴作为整车的关键部件,其产品的质量对整车的安全使用及整车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对车辆的传动轴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和加强其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及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密封效果好,连接牢靠,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作用的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包括传动轴本体,及设置在传动轴本体上的第一传动轴,及设置在传动轴本体上的第二传动轴,及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一端的第一万向节,及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一端的第二万向节,在所述的第一万向节上设有安装部,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安装在安装部上,在所述的第二万向节上设有固定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安装在固定部上,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配合的螺纹孔,在所述的安装部上设有固定板,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与安装部相抵,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与安装部相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第一万向节上设有便于传动轴本体安装的第一安装法兰,在所述的第二万向节上设有便于传动轴本体安装的第二安装法兰,在所述的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和安装第一安装法兰和第二安装法兰的十字轴总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的螺栓帽嵌设在第二传动轴上,在所述的螺栓帽上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板与第二传动轴的固定螺钉,所述的固定螺钉嵌设在第二传动轴上,在所述的固定螺钉上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上表面与第二传动轴的表面呈同一水平线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装置为迷宫式传动轴防尘密封装置,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所设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螺纹配合,通过固定螺栓来固定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以及通过固定螺钉来固定第二传动轴与固定板,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设置,增加了本传动轴结构的安装及连接牢靠度以及强度,又方便后期对本传动轴结构的装拆及维护,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对本传动轴的修理,通过所设的第一安装法兰和第二安装法兰,在安装本传动轴时,可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通过所设的迷宫式传动轴防尘密封装置,增加了本传动轴结构的密封效果,可避免安装在传动轴内的润滑油出现泄漏现象而导致本传动轴润滑效果降低,又可避免外界杂质进入传动轴内而导致转动轴间的摩擦增大,从而增加其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及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密封效果好,连接牢靠,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轴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