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揉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1220.5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2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贵;李明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平茶马古道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4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揉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茶叶的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制茶过程中,茶叶杀青后,需通过揉捻将茶叶细胞适量破碎,以加速茶叶中内含物质转化,增加泡茶后的溶出物,并使茶叶揉紧成条,为外形形成打下基础。现有的茶叶揉捻机为提高揉捻效果,一般会在揉捻盘上设置棱骨,棱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摩擦阻力,改变桶内叶的运动,使叶翻转成条,增大揉捻效果,但现有的棱骨结构单一,茶叶的成条率不高,碎茶率高,且碎茶无法与成条茶分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叶揉捻过程中的成条率,降低碎茶率,提高茶叶的整体质量的茶叶揉捻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和设置在揉捻盘上方的揉捻桶,所述揉捻桶的上端设有加压盖,所述加压盖与曲柄摇杆机构相连,另有传动机构连接到揉捻桶上,所述揉捻盘上设有棱骨,所述棱骨环绕揉捻盘轴线呈放射状设置,所述棱骨的断面为边部圆滑的倒锥形,所述棱骨的纵立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所述棱骨具有一个通气内腔,所述通气内腔通过连接管与设置在机架上的风箱相连通,所述棱骨远离揉捻盘轴线的一端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通气内腔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棱骨靠近揉捻盘轴线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棱骨两端之间以圆弧状侧壁过渡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孔倾斜设置,且通风孔的出风端相较于进风端更靠近揉捻盘的中轴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揉捻盘的底面为边部高于中心处的倒锥面,且所述揉捻盘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棱骨结构设计合理,增大茶叶与棱骨的摩擦作用力,且由于棱骨的立面倾斜设置,使茶叶的成条率更高,减少碎茶,同时,通过通风孔可清理碎茶,使成条茶与碎茶分离开,提高茶叶的整体质量,减少浪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提高成条率5%-10%。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揉捻盘部分的结构纵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揉捻盘部分的结构横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棱骨部分的结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棱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揉捻盘2和设置在揉捻盘2上方的揉捻桶3,所述揉捻盘2水平设置,揉捻桶3垂直于揉捻盘2设置,茶叶放置在揉捻桶3中,所述揉捻桶3的上端设有加压盖4,所述加压盖4与曲柄摇杆机构5相连,通过曲柄连杆机构5带动加压盖4下压,压住揉捻桶3中的茶叶,另有传动机构6连接到揉捻桶3上,所述传动机构6通过电机带动,所述揉捻桶3在传动机构6的带动下相对于揉捻盘2做偏心的回转运动,为增大茶叶揉捻过程中的摩擦作用力,所述揉捻盘2上设有棱骨7,棱骨7为凸出揉捻盘2底面设置的凸肋。
如图3所示,所述棱骨7环绕揉捻盘2轴线呈放射状设置多个,所述棱骨7沿揉捻盘2的径向呈弧形,所述揉捻盘2的中部设有下料区,所述棱骨7环绕下料区设置,所述下料区处设有凸肋,凸肋与棱骨7交错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棱骨7的断面为边部圆滑的倒锥形,所述棱骨7的断面上部大于下部,因此,棱骨7的立面与揉捻盘2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茶叶接触到棱骨7立面时,摩擦力增大,同时,更有助于茶叶的卷曲,减少碎茶,所述棱骨7的纵立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棱骨7的边角处平滑过渡,进一步降低碎茶率,如图2所示,所述棱骨7具有一个通气内腔8,所述通气内腔8通过连接管9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风箱10相连通,风箱10向通气内腔8中通气,如图4所示,所述棱骨7远离揉捻盘2轴线的一端设有通风孔11,所述通风孔11与通气内腔8相连通,通气内腔8中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1吹出,将碎茶与成条茶叶分开,由于通风孔11设置在棱骨7远离揉捻盘2轴线的一端,可将碎茶吹到下料区,便于下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平茶马古道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新平茶马古道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