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复合管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1372.5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0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虞俊欢;洪丽清;蔡杭安;秦键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丽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复合管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处理食品工业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养殖业废水及农家乐和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复合管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养殖业废水、农家乐和农村生活污水,其典型特征是含有高浓度的大颗粒悬浮有机物和高COD值。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将会使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体缺氧,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所述这类废水是典型的可生化废水,采用常规的生化处理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理。虽然常规的生化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但这些生化处理技术都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等,占地面积大,土建工程多,一次性投资大,一般都适合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而上述废水在分布上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虽然总量很大,但分布点多而散,每个点的废水量并不大且不易集中处理,因此,常规生化处理技术难以在这些废水中得到有效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废水的处理难题,一体化净化设备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量研究和应用。这些设备主要是内置的小型A/O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内部设置厌氧室、好氧室来达到降解污水的目的。这些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于上述小规模的可生化废水的处理。但这些设备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且不稳定,尤其对废水中的SS去除率低,处理后水质指标难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一些改进型也只是在上述设备的基础上改良其结构或优化某些部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一体化净水设备存在的处理效果不佳,尤其是对SS去除率低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化复合管污水处理设备。本设备具有多个沉淀生物反应室,每个生物沉淀反应具有沉淀和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复合管污水处理设备对SS和COD的去除效果极佳,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一体化净水设备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和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并集成于所设的一外壳内,该外壳内于所述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左侧设置有布水室,所述污水入口设于布水室上部,清水出口设于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上部,布水室与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一,隔板一下部开设有过水口,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与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二,隔板二上部开设有过水溢流口,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与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三,隔板三下部开设有过水口,所述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设有导流蜂窝管和排泥管一,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设有生物填料和排泥管二,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设有斜管和排泥管三,二级沉淀生物反室上部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为:
所述导流蜂窝管内填充有滤料。
所述生物填料为竹丝生物填料。
所述斜管为PP斜管。
所述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前后左右间隔地挂拉有软绳,软绳上串连有条状竹片对,该竹片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竹丝夹持于所述竹片对。
所述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和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上部分别设有操作孔一、操作孔二和操作孔三;所述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于导流峰窝管下面设有支架一,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内于生物填料下面设有支架二,三级沉淀生物反室内于斜管下面设有支架三。
更优选的是所述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的中部设有隔板四,将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分为隔室一和隔室二,隔板四下部开设有过水口,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右侧设有隔板五,隔板五与所述隔板三相间一距离,隔板五上部开设有过水溢流口。如此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分为具有相同填料的两个隔室,对污水处理起到二次沉淀降解作用,净化等级相应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与对应件:1一级沉淀生物反应室,2二级沉淀生物反应室,3三级沉淀生物反应室,4布水室,5污水入口,6清水出口,7外壳,8隔板一,9隔板二,10隔板三,11隔板四,12隔板五,
1-1导流蜂窝管,1-2排泥管一,1-3支架一,1-4操作口一;
2-1生物填料,2-2排泥管二,2-3支架二,2-4操作口二,2-5通气孔,2-6软绳,2-7隔室一,2-8隔室二;
3-1斜管,3-2排泥管三,3-3支架三,3-4操作孔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丽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丽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