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摇臂组件及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3219.6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T·J·柏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安迪机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B21J5/00;F01L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美国伊利诺伊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组件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凸轮滚子组件的摇臂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凸轮滚子组件的轴承部件及制造该轴承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具有凸轮致动阀运行的发动机中,摇臂组件用于打开和关闭阀。摇臂组件的运行以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的方式成为实现阀最优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布置在摇臂组件一端的凸轮滚子组件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进行连续转动。连续转动需要凸轮滚子组件中的轴承表面和轴承部件之间的有效润滑。润滑通过由设置在轴承部件上的一个或多个油孔供应润滑油来实现。油孔开口处的尖锐边缘的存在引起轴承表面处的磨损,并且也阻碍润滑,并最终导致凸轮滚子过热。
日本专利申请号JP2001208165公开了一种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具有滚子,滚子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浮环定位在一对支撑件之间。通孔设置在浮环上,以允许油实现在滚子的轴承表面和浮环之间的润滑目的。而且,在浮环的外表面上形成中空部分,用于保持润滑剂。中空部分有助于预防通孔的开口边缘在凸轮从动件的运行期间与滚子接触,从而保持润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臂组件,用于控制发动机中的阀运行,并提高摇臂组件的可靠性和整体使用寿命。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臂组件,所述摇臂组件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摇臂主体;在所述摇臂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阀致动按钮,在摇臂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凸轮滚子组件;所述凸轮滚子组件包括凸轮滚子,所述凸轮滚子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衬套插入到凸轮滚子中并形成轴承表面;此外,凸轮滚子组件还包括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衬套的内侧,所述轴承部件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在所述轴承部件上设置有油孔,并且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外表面处的所述油孔的送油凹口具有圆滑边缘;此外,从所述圆滑边缘处延伸形成有过渡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衬套压配在所述凸轮滚子的内侧。
其中,在所述轴承表面和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配置为经由所述油孔接收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油孔以等距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上。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包括汽缸,其具有在所述汽缸中作往复运动的活塞;一组阀,燃烧空气通过所述的一组阀进入所述汽缸,在所述汽缸中与用于燃烧的燃料混合,并且燃烧产物通过所述的一组阀从所述汽缸排出;摇臂组件,其配置为打开和关闭所述的一组阀,并包括摇臂主体,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阀致动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摇臂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以及凸轮滚子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摇臂主体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凸轮滚子组件包括凸轮滚子,其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衬套,其插入到所述凸轮滚子中并在所述凸轮滚子中形成轴承表面;轴承部件,其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中,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与形成轴承表面的所述衬套接触;油孔,其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中,其中,在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油孔的送油凹口具有圆滑边缘;过渡开口,其从在所述衬套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交界面处的所述圆滑边缘延伸;以及凸轮轴,其转动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凸轮滚子。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在凸轮滚子组件的轴承部件中制造油孔的方法,具有埋头式送油凹口的油孔在轴承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轴承部件定位在砧上,并且冲压工具的球形冲头球朝向油孔推进,以将埋头式送油凹口的边缘转换成圆滑边缘;此外,推进球形冲头球,以形成从圆滑边缘处延伸的过渡开口。
通过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提高摇臂组件的可靠性和整体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示例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摇臂组件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凸轮滚子组件沿图2中所示的XX’截面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轴承部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轴承部件沿图4中所示的YY’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安迪机车公司,未经易安迪机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门座圈
- 下一篇:联合循环机组间余热部分母管连接切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