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抱紧调节高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3516.0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2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夏平华;蒋国平;肖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B2/20 | 分类号: | F16B2/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冯建斌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抱紧 调节 高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抱紧调节高度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获取工具对目标的静态或动态情况进行拍摄得到目标序列或者单帧数字图像,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结合各种目标信息的求解和分析算法求得目标的参数或者运动参数。与传统摄影测量不同的是,数字摄影测量不是通过分析记录在胶片或电子载体上的影像来确定被测物体位置,而是一种高度自动化获取被测信息的现代技术方法。它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精确的分析目标不同时间所在的空间位置,然后与目标初始位置进行比较,进而得到目标的变形位移量。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测量工具多属于实验室仪器,对实际工程环境适应性较差,为了工程应用,通常需要对影像系统的高度进行调节,传统的测量工具无法方便的进行调节,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对影像系统连接杆件进行调节,工作平稳、结构简单的抱紧调节高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抱紧调节高度装置,包括杆件,所述杆件包括下连接体与上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同轴设置有中空的内圈,所述下连接体沿轴向设置有开口槽与内圈相通,所述下连接体沿轴向固定有若干对吊耳,所述吊耳分别对称固定于开口槽的开口两侧,所述开口槽开口一侧的吊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开口槽开口另一侧的吊耳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吊耳上的通孔与螺纹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的内圈为间隙配合,所述吊耳与下连接体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杆件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杆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抱紧调节高度装置内部设置有下连接体以及吊耳,结构简单,能够很方便的对影像系统连接杆件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方便在工程应用中调节影像系统的高度,该装置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该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
1-杆件;11-下连接体;111-内圈;112-开口槽;12-上连接体;2-吊耳;21-通孔;22-螺纹孔;3-螺栓;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抱紧调节高度装置,包括杆件1,所述杆件1包括下连接体11与上连接体12,所述下连接体11同轴设置有中空的内圈111,所述下连接体11沿轴向设置有开口槽112与内圈111相通,所述下连接体11沿轴向固定有若干对吊耳2,所述吊耳2分别对称固定于开口槽112的开口两侧,所述开口槽112开口一侧的吊耳2上设置有通孔21,所述开口槽112开口另一侧的吊耳2上设置有螺纹孔22,所述吊耳2上的通孔21与螺纹孔22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体12与下连接体11的内圈111为间隙配合,所述吊耳2与下连接体11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件1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杆件1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
具体实施过程:先将上连接体12杆件在下连接体11杆件的内圈111内自由滑动到工程需要的位置后,然后利用螺栓3穿过吊耳的通孔21与螺纹孔22,并用螺母4锁紧进行固定,成为一个整体,达到调节的目的。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未经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