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腔体及引杆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3551.2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1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海;彭永聪;曲绍文;李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佳恒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04 | 分类号: | F27B3/04;F27B3/08;F27B3/12;F27B3/20;F27B3/28;B21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地址: | 26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腔体及引杆预热装置,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挤压机是生产铜排、铜棒的主要生产设备之一。挤压腔体是挤压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多年来,挤压制品的生产成本与挤压腔体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关系,而挤压腔体在装进挤压机前预热程度对挤压腔体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现有挤压腔体放入电炉内进行预热,但是受挤压腔体本身材料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预热时应随时注意挤压腔体温度的变化,预热的温度以不超过510℃,时间在60~90min时效果最好。加热完成后的挤压腔体若直接放入挤压机内加工生产,会因铜杆太冷,而挤压腔体相对较热,遇冷容易引起挤压腔体炸裂,影响挤压腔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开机时选用加热至红亮的铜杆作为生产引杆,根据生产经验铜杆一般加热至800℃时效果最好,因此,还需要对引杆进行预加热。上述挤压腔体及引杆分别采用大功率的电炉单独进行加热,能耗高,浪费电能,且若不能及时使用加热到要求温度的挤压腔体温度还会降低,不能满足挤压机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保温效果好的挤压腔体及引杆预热装置,该装置可对挤压腔体及引杆同时进行预热加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挤压腔体及引杆预热装置,包括预热炉体及加热元件,所述预热炉体的炉壁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护层及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内部设有第一加热室及第二加热室,所述第一加热室与第二加热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由耐火砖制作而成,所述预热炉体的顶部设有温度显示器及时控开关,底部设有支腿,前部对应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加热室的炉门,所述加热元件为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设置在加热室的周围的耐火砖层及隔板的内部,所述电阻丝分别通过线路与温度显示器及时控开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包裹在耐火砖层外部的铁皮。
时控开关主要用于自动控制加热室的开关时间,到时自动打开,自动开始预热,并控制挤压腔体预热炉的关闭时间,利用引杆预热炉的热能;电阻丝通过线路连接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可显示加热室内的温度变化,便于及时控制温度,使挤压腔体达到最佳预热温度,内应力分布均匀,达到理想预热状态,延长挤压腔体使用寿命。
使用时,挤压腔体放入第一加热室,引杆放入第二加热室,关闭炉门,通过时控开关分别设定好第一、第二加热室自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电阻丝开始加热,第一、第二加热室开始升温,预热挤压腔体的第一加热室到时间时,时控开关会自动断电关闭,第一加热室不在加热,预热引杆的第二加热室继续升温达到所需要的温度,隔板内的电阻丝会继续发热,温度具有传递性,所以挤压腔体内的温度会升到所需要的温度,且即便是不立即使用,挤压腔体的温度也不会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隔板分隔开了两个加热室,隔板内设有的电阻丝会继续加热升温,温度具有传递性,热能可传递到第一加热室,因此加热挤压腔体的第一加热室无须加热到500℃,利用加热引杆的第二加热室的热能依然可以达到挤压腔体预热的理想温度,显然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而采用时控开关可循环且多时段控制加热室的开、关,且及时关闭第一加热室,有效利用第二加热室的热能;第一加热室将挤压腔体加热到所需要的预热温度后即使不立即使用挤压腔体,第二加热室的热能会传递给第一加热室保证了挤压腔体的第一加热室内的温度不会降低,有效节约电能。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预热效率高,且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加热室;2、第二加热室;3、隔板;4、温度显示器;5、时控开关;6、支腿;7、炉门;8、加热元件;9、保护层;10、耐火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佳恒铜业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佳恒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流换热二氧化锰还原转窑
- 下一篇:一种翻板结构式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