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339.8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1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郁舒阳;杨蒙;王耀明;王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插头 散热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一种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高速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高速的网络必然导致手机电量消耗的加剧,同时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繁程度也加速了手机电量的消耗,于是,移动电源作为一种电量的储备为越来越多人青睐。
然而,普通的移动电源需要充电线才能连接手机,这对于那些常常忘记携带充电线的人来说,是十分不方便的,即使是携带了充电线,对充电线的存放也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同时,大多数人会在充电的时候会继续使用手机,这时手机的发热程度要远远的超过平时正常使用手机时手机的机体温度,对手机的伤害是十分大的,这对于手机的使用者来说是另外一种苦恼。
而本实用新型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将充电线作为充电插头内置到移动电源的内部,使得手机无需充电线即可充电,并且将散热器与移动电源结合起来,让使用者在充电的同时使用手机,无需担心手机会额外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市场价值高,应用范围大,易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将散热器与移动电源,让使用者在充电时还能同时使用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置于移动电源本体内的充电电源,连接于充电电源并输出电力的USB接口,连接于充电电源并输入电力并可隐藏的充电插头,置于移动电源本体内的散热装置,连接于散热装置的第二电源。
前述的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充电插头置于上述移动电源本体内,充电插头上固定有控制充电插头露出插口槽的双控开关。
前述的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充电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开关按钮,连接于开关按钮的电源指示灯。
前述的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还包括:置于移动电源本体上并用于放置手机的手机槽。
前述的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散热装置包括:置于手机槽下的散热网格,置于散热网格下的电扇室,置于电扇室内并连接于第二电源的电扇。
前述的自带充电插头的散热移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电扇电路中的电扇和充电电路中的充电插头并使得两个电路工作独立的两个绝缘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移动电源与散热器连接在一起,有效的解决了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发热的弊端;比起现有的移动电源,本实用新型将充电线与移动电源融为一体,有效的避免了出门时既带移动电源又带充电线的麻烦;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与普通的移动电源操作步骤几乎一样;制作成本低,市场价值高,应用范围大,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双控开关,2 USB接口,3 手机槽,4 散热网格,5 电扇室,6 电源指示灯,7 开关按钮,8充电插头,9 电扇,10 绝缘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自带充电插头8的散热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置于移动电源本体内的充电电源,连接于充电电源并输出电力的USB接口2,连接于充电电源并输入电力并可隐藏的充电插头8,置于移动电源本体内的散热装置,连接于散热装置的第二电源。
充电插头8置于上述移动电源本体内,充电插头8上固定有控制充电插头8露出插口槽的双控开关1。自带充电插头8的散热移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充电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开关按钮7,连接于开关按钮7的电源指示灯6;连接于电扇9电路中的电扇9和充电电路中的充电插头8并使得两个电路工作独立的两个绝缘接头10。
自带充电插头8的散热移动电源,还包括:置于移动电源本体上并用于放置手机的手机槽3,散热装置包括:置于手机槽3下的散热网格4,置于散热网格4下的电扇9室5,置于电扇9室5内并连接于第二电源的电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3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