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881.3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晴;王颖舒;汤玮;邓晓刚;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B1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通信网 故障 责任 分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光缆网络中故障点检测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网是电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生产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柱,是构建数字化电网的重要平台,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重要支撑。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光纤通信已在整个电力通信网络中占据了主导的位置,包括交换网、接入网、同步网、业务网、在内的各类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网络中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单个系统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这对整个通信网络的统一监视和系统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面对剧增的通信网络资源,面对海量、零散的数据,电业局通信目前仍以人工和计算机表格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物理资源,以独立、繁杂、多界面的专业网管模式管理逻辑资源,使运行方式安排、故障诊断、指挥处理的基本工作捉襟见肘,耗时费力,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通信系统对规划、发展、管理、运行、维护、检修的需要。
在电力配电通信网维护过程中,由于配电通信网故障主要由多个部门负责,通信科负责配电网络(包括工业以太网、EPON组网和无线LTE专网)的故障处理,自动化科负责自动化设备中D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系统的故障处理,值班室远程终端负责监视整个配电通信网的故障情况。当值班室发现故障产生时,会分别通知通信科和自动化科各自检查自己负责的设备,造成人员重复劳动,在具体故障处理时通信科和自动化科常常互相推诿故障,照成业务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如何使故障责任更为清晰地分配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判断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增设一个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对配电网络和自动化设备的具体故障责任进行清晰分配。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分析系统,包括配电网络、分布在配电网络两端的自动化设备以及远程终端,还包括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所述配电网络包括并行管理的工业以太网、EPON组网和无线LTE专网,所述自动化设备包括DMS系统,所述工业以太网、EPON组网、无线LTE专网均分别设有至少能够采集配电网络故障告警高/低电平信号的第一数据采集器,所述DMS系统设有至少能够采集自动化设备故障告警高/低电平信号的第二数据采集器,所述第一数据采集器和第二数据采集器通过射频发送模块将各自采集的故障告警高/低电平信号发送到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该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故障责任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远程终端,所述故障责任信号包括配电网络是否发生故障以及自动化设备是否发生故障的高/低电平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配电通信网故障责任分析系统,按如下方式工作:如果工业以太网、EPON组网、无线LTE专网以及DMS系统发生故障,其自身会产生高电平信号,第一数据采集器和第二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此高电平信号,如果没有发生故障,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是低电平信号,上述高低电平信号经过射频发送模块发送到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当工业以太网、EPON组网、无线LTE专网均发出高电平信号时,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输出配电网络发生故障的高电平信号,否则输出低电平信号;当DMS系统发出高电平信号时,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输出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的高电平信号,否则输出低电平信号。上述经过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远程终端,这样值班室可以通过远程终端收到的高/低电平信号判断出当前整个配电通信网发生故障的责任是通信科还是自动化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未经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