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换热中间冷却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945.X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喜;王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蒂珀克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冷却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换热中间冷却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复叠制冷机组大都采用钎焊式板换,在超低温的状况下,由于板换制作工艺,在耐压,耐低温性能的缺陷,极易产生泄漏,而且对于大部分板换中间换热器在不同机组上会选用不同的类型的钎焊板换,加工制作需要重新设计,重新计算,重新开模等复杂工艺,如果选料不好,极易缩短板换的使用寿命,如选型或计算不当,板换会产生换热面积不足或换热面积分布不均匀,导致换热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因此,目前所有使用板换作为中间换热器的超低温工况的设备,都存在制冷效果不佳,使用寿命不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换热中间冷却器装置,解决了钎焊式板换在超低温工况下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换热中间冷却器装置,自换热中间冷却器由无氧铜外层套管与无氧铜内层套管组成,无氧铜外层套管套设于若干支无氧铜内层套管上,若干支无氧铜内层套管大小长短一致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自换热中间冷却器为紧密贴合螺旋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平行设于无氧铜外层套管内。
进一步地,无氧铜外层套管比无氧铜内层套管短30-50cm。
进一步地,无氧铜外层套管直径等于无氧铜内层套管直径2-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氧铜材料为原材料的铜管,内外层材料性质的一致性,提高耐压等级,减少制冷剂泄漏源点,采用紧密贴合螺旋状结构,可同时达到换热效果均匀对称,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中:1、无氧铜外层套管;2、无氧铜内层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换热中间冷却器装置,自换热中间冷却器由无氧铜外层套管1与无氧铜内层套管2组成,无氧铜外层套管1套设于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2上,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2大小长短一致结构设置。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氧铜材料为原材料的铜管,内外层材料性质的一致性,提高耐压等级,减少制冷剂泄漏源点,采用紧密贴合螺旋状结构,可同时达到换热效果均匀对称,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自换热中间冷却器为紧密贴合螺旋状结构设置。通过采用紧密贴合螺旋状结构设置,使其以涡轮方式进行工作,同时使螺旋状的外层和内层有效的传递热能量,更有效降低液体温度,减小节流损失。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2平行设于无氧铜外层套管1内。优选采用平行设置,防止无氧铜内层套管2在无氧铜外层套管1内造成扭曲,避免了在受压时因扭曲面导致不均匀。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氧铜外层套管1比无氧铜内层套管2短30-50cm。
如图2所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氧铜外层套管1直径等于无氧铜内层套管2直径2-5倍。
本实用新型加工制作流程:先将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2一次性穿进无氧铜外层套管1内,再在自动弯管机上采用特制模具,将装有无氧铜内层套管2的无氧铜外层套管1缓慢的弯曲成所需要的尺寸外形,在每一道弯加工结束后,需用检测设备检测若干无氧铜内层套管2是否在无氧铜外层套管1内变形及扭曲的程度,严重的将采用报废,弯道完成后,需再进行吹扫,通气检测流量,同时对内层及外层套管分别进行加压测试,一般施加压力为使用压力的1.5倍进行保压24小时,恒温状态下压力变化率不超过0.01%视为合格,不存在泄漏及各套管之间窜漏状况。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蒂珀克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蒂珀克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烯酸甲酯废油回收工艺
- 下一篇:柠檬酸锰氨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