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6368.8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林声;赵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道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2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基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广泛用于菌落接种、培养、分离、检测,微生物样本培养是医疗卫生、检验检疫、疾病控制、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微生物接种、培养、分离、检测培养所用的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包括:一个取样环和一个玻璃培养皿。所述微生物培养基装置的操作方法为:
(一) 在玻璃培养皿内,操作人员手拿取样环进行人工灭菌;
(二) 蘸有微生物的取样环将少量微生物样本轻轻加注在玻璃培养皿内的培养液的表面;
(三) 通过划线的方法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在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
显然,现有的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一)在操作时,检测人员根据手的感觉,使接种环的端部刚好触及培养液的表面,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当细菌生长大后,再用检测装置进行观察,检测其中的菌落数,不具有稳定性,划线的任意性较高;
(二) 由于采用手工、凭感觉使接种环刚好触及培养液的表面,时而接触培养液的表面,时而离开的现象难以避免,容易交叉感染或者细菌分离效果不佳 ;
(三) 由于采用人工的划线方式,造成结果不能标准化,实验结果复认困难,判断不准确;
(四) 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
(五) 具有潜在的生物污染及危害性,操作人员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容易受到伤害。
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的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存在着生物安全性低、操作不能标准化、人工操作随意性大、人力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实验结果复认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存在的生物安全性低、操作不能标准化、人工操作随意性大、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结果复认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装置。
本发明微生物培养基装置,包括培养基和划线器,所述培养基包括盒体、盒盖、弹簧、卡扣和卡座,所述盒体与盒盖配合使用且铰链连接,即在铰链连接的铰接处安装弹簧,所述弹簧使盒盖打开时保持开启状态;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卡座,所述盒盖上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上有卡齿,所述卡扣通过卡齿和卡座扣合,使盒盖关闭时保持闭合状态;所述弹簧为扭簧或顶簧;所述划线器包括手柄、横梁和接种环,所述手柄的顶部为固定端,且与外部机械自动设备的机械移动装置可拆卸相连,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接种环。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扭簧或顶簧;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和卡座的位置可以互换;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和与之配合使用的盒盖的外形可以是:圆形、方形、棱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接种环为1至8个;
进一步的,所述接种环为环状或球状。
本发明微生物培养基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生物安全性问题得以解决,保护实验环境及操作人员,操作标准化,人力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增高、操作流程标准化机械化,实验结果复认率增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培养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培养基的关闭状体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培养基的开启状体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培养基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划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微生物培养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微生物培养基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道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道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63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