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6792.2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靳承铀;薛驰;赵映军;缪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锂离子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好的电池,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锂离子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形和方形。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汽车、储能电站等高能源领域。但相比一般的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注液较难的问题。
注入电解液(以下简称注液)是制造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工序。注液量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容量。注液太多,电池易渗漏,可能使安全阀打开,造成电池报废;注液太少,会降低容量,且易引起电池爆炸。保证注液量的精度很重要,电池的容量越高,注液越困难。国内解决注液困难的方法多为延长注液时间,为了不降低生产效率,只能延长生产线,增加多工位设备。这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加重了设备维护,还会降低注液系统的稳定性,使设备故障率提高,注液工艺已成为电池制造的瓶颈,必须开发新的注液工艺。新的注 液工艺要求简洁高效,还要求设备成本低、维护便捷。
目前,公知的锂离子电池注液方式有倒吸式注液和用海霸泵直接注液。倒吸式注液是先将锂离子电池倒立于电池液中,抽去其中的空气,电池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锂离子电池制中。但是这种方式进行注液时,注入量难以控制,注入电池液的量比较多,充电时会溢出,浪费电池液,并且把锂离子电池放入电池液中,锂离子电池的表面容易被腐蚀,影响锂离子电池外表的美观。采用海霸泵直接注液,虽可以控制注入量的多少,不用把锂离子电池倒立于电池液中,但是海霸泵的价格昂贵,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造成生产成本高。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的吸收较慢,所以一般注液时需要通过反复真空的方式,使电解液流入电池内,而且需要对注液量的多少进行定量,所以市面上的一些注液机往往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注液量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且易于生产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所述注液装置是一长方体结构,所述注液装置包括上下两个部分;
所述上半部分为一没有底面的长方体外壳;
所述下半部分为一与所述上半部分匹配的长方体状的注液槽,所述长方体外壳能刚好套在所述注液槽上;
所述长方体外壳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抽气口和充气口;
所述注液槽底部设有电池固定结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沿长方体底面长轴方向直线排布的若干圆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口和充气口均为空心圆柱体状。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注液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外壳底部边缘固定有磁铁,所述注液槽的底部外边 缘与所述磁铁对应位置固定有金属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的注液槽内的电解液会在抽真空和加压的相对压力的作用下,自动从电池底部的注液口流入到电池内部,本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生产,便于工业上大范围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长方体外壳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抽气口和充气口,通过加压和抽真空的方式,注液槽内的电解液会在相对压力的作用下,自动从电池底部的注液口流入到电池内部。
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固定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注液槽的深度,当电池固定在凹槽内时,流经注液槽的电解液可以在电池底部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6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