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筏轮自动放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6983.9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8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沈家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家燕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筏轮自动放线器。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人们喜爱的户外休闲运动之一,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目前钓鱼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是筏钓。筏钓主要的工具的是筏杆和筏轮,筏轮上缠绕的鱼线。筏钓者在进行筏钓时,通过正向转动或反相转动与筏轮相连接的手柄来达到鱼线的收放。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筏杆较长, 筏钓者在放线和收线时需花较多的时间来旋转手柄,使用非常不方便,大大影响了筏钓者筏钓的兴趣和心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完成放线和收线的筏轮自动放线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钓鱼用的筏轮线连接并驱动筏轮转动的筏轮自动放线器。筏轮自动放线器包括转动轮、海绵、驱动组件、线路板组件以及壳体。海绵沿转动轮的周向包覆转动轮的外圆周,海绵与筏轮的外圆周相接触。驱动组件连接转动轮,驱动转动轮转动,海绵随转动轮转动,海绵与筏轮之间形成转动摩擦,驱动筏轮转动。线路板组件电性连接驱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电信号。壳体封装线路板组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动轮的周向具有向转动轮的中心凹陷的环形凹槽,海绵包覆环形凹槽。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海绵的厚度与环形凹槽的深度相匹配,海绵的宽度与环形凹槽的宽度相匹配。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线路板组件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驱动组件,筏轮自动放线器还包括包覆导线的万向调节管。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线路板组件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变速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筏轮自动放线器还包括与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可充电电池设置于壳体内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筏轮自动放线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电源开关和转向开关,电源开关和转向开关电性连接电路板组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筏轮自动放线器还包括电性连接电路板组件的转速开关。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筏轮自动放线器还包括与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筏轮自动放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转动轮的外圆周上包覆海绵,海绵与筏轮的外圆周相接触。驱动组件在线路板组件的电信号控制下驱动转动轮转动。由于海绵上具有很多小孔,海绵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当海绵随转动轮转动,海绵和筏轮的外圆周之间产生转动摩擦力,该转动摩擦力带动筏轮转动,实现自动收线或放线。进一步的,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筏轮和海绵之间是软接触,软接触可有效消除转动轮和筏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使得筏轮和转动轮能同步转动。设置壳体对线路板组件进行封装,防止外界环境对线路板组件造成干扰,甚至影响线路板组件的工作寿命。
此外,设置转动轮的周向具有向转动轮的中心凹陷的环形凹槽,海绵固定在该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的两个侧壁可对海绵进行阻挡,防止海绵在转动过程中脱离转动轮。设置海绵的厚度略大于环形凹槽的深度且海绵的宽度也略大于环形凹槽的宽度。该设置使得海绵可覆盖环形凹槽以及环形凹槽两个侧壁的上表面,大大增加了海绵和筏轮之间的接触面。在导线的外部设置万向调节管,该设置不仅可对导线进行保护,同时万向调节管可任意调节转动轮的方向。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筏轮自动放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转动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壳体和固定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筏轮自动放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转动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壳体和固定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驱动筏轮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收线和放线的筏轮自动放线器包括转动轮1、海绵2、驱动组件3、线路板组件4以及壳体5。海绵2沿转动轮1的周向包覆转动轮1的外圆周。海绵2与筏轮的外圆周相接触。驱动组件3连接转动轮1,驱动转动轮1转动。海绵2随转动轮1转动,海绵1与筏轮之间形成转动摩擦,驱动筏轮转动。线路板组件4电性连接驱动组件3,为驱动组件3提供电信号。壳体5封装线路板组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家燕,未经沈家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6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