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水冷腔的超大比压中间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8004.3 | 申请日: | 2015-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3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蒋爱国;仇祥明;袁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2 | 分类号: | F16C35/02;F16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忠祥 |
地址: | 2242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水冷 超大 中间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舰船轴系的中间轴承,尤其涉及具有超大比压舰船用滑动式中间支承轴承。
背景技术
在舰船的推进系统中,中间传动轴是传递动力驱动螺旋桨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中间支承轴承是中间传动轴及大轴径中间传动轴的重要支承件。
由于中间支承轴承所承受中间传动轴的载荷较大,尤其是随着大吨位船舶增多,中间轴承轴径的增大,也使得中间支承轴承的承载力变得更大;同时螺旋桨及其驱动螺旋桨转动的中间轴的实际工作转速又属于低速范畴,在这种低速重载的运转条件下,中间轴及轴承瓦的转动副因转动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中间轴承及其润滑油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下降。而在现有结构中油温只能通过轴承壳体本身向外传递扩散,冷却效果差,润滑油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冷却,油液粘度下降,使得中间轴和中间轴承难以形成油膜;而且随着轴承温度的升高,轴承润滑油中烃类物质发生焦化产生悬浮颗粒,使转动副处的中间轴和轴瓦之间磨损加剧,同时轴承温度升高使轴瓦合金容易接近合金的熔点,严重影响中间轴及其中间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降低中间支承轴承的工作温度,本申请人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舰船用超大比压中间支承轴承”(专利号:200920235555.9),它是在轴承油池中设置有可以通入冷却水的冷却水管,通过冷却水管带走轴承油池中润滑油的热量。但由于冷却水管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小,且冷却水管中冷却水的流速受限,在实际使用中仍难以快速带走润滑油热量,尤其是在大轴径、大比压中间支承轴承中,热量仍积聚较快,很难快速带走热量,以稳定轴承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带走润滑油热量、冷却效果好的具有水冷腔的超大比压中间轴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水冷腔的超大比压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底座、轴承盖和轴瓦,在所述轴承底座内分隔有相邻的润滑油腔和冷却水腔,该冷却水腔连通有侧壁冷水口和端壁冷水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轴承底座内分隔有相邻的润滑油腔和冷却水腔,且冷却水腔上连通有用于进出冷却水的侧壁冷水口和端壁冷水口,冷却水腔和润滑油腔通过腔壁而紧邻,冷却水腔采用空腔结构,不仅具有与润滑油接触面积大,有利于热量的快速传递,而且空腔结构更利于增大冷却水的储水量,同时采用两进两出冷却结构提高冷却水的流动速度,能快速带走润滑油热量。通过冷却水腔中流动的冷却水流将轴承底座润滑油腔内的润滑油热量带走,起到了对润滑油进行即时冷却的效果,冷却效果好,从而避免了润滑油温度的升高,也避免了油液的粘度变低、油液中烃类物质发生焦化形成悬浮颗粒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中间轴与轴瓦间润滑油膜的形成,使中间轴和轴瓦的使用寿命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底座的水平截面大体呈矩形,在轴承底座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横向腔壁,以及沿宽度方向布置的纵向腔壁;纵向腔壁有两个且该两个纵向腔壁均垂直于横向腔壁,两个纵向腔壁与横向腔壁围成润滑油腔,纵向腔壁及横向腔壁与轴承底座壁围成冷却水腔。所述横向腔壁偏向轴承底座宽度中心线的一侧,所述横向腔壁上设有水腔通孔。该结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冷却水腔的受热面积,增大冷却水的储水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冷却水腔中冷却水的流动速度,从而大大提高冷却水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瓦的内瓦面上设有轴瓦合金层,该轴瓦合金层上设有布油槽。所述布油槽沿轴瓦水平中心线向上下两侧伸展,该布油槽的槽底圆弧面与轴瓦合金层所在圆弧面相互偏心设置。在轴瓦合金层上设置布油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轴瓦的耐磨性能、耐高温和自润滑性能,而且布油槽的设置有利于形成比压更大的油楔承载,以提高中间轴承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布油槽的最大槽深为1~4mm。所述布油槽的上伸展角α1=25°~35°,布油槽的下伸展α2=30°~40°。所述布油槽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轴瓦合金层两侧,在布油槽的槽底位置还设置有垃圾槽。该结构更为合理,更适应于大轴径、高负载的中间支承轴承中。
优选地,所述轴承底座上设有润滑油放泄口,该润滑油放泄口与润滑油腔连通。该结构便于润滑油的及时更换,以保持润滑油良好的润滑效果。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腔内还设有甩油盘,该甩油盘为剖分结构;所述轴瓦也为剖分结构,该轴瓦的外支承面为圆球面。轴瓦外支承面为圆球面结构,形成轴承的球面支承,以较好地适应轴瓦运动中的轴心线的变化,具有自动调节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8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弹片联轴器
- 下一篇:高速深沟球轴承保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