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雾加料式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727.7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4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伏萍萍;宋英杰;徐宁;吴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加料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雾加料式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用来进行液相反应的常用化工设备。目前的反应釜加料系统均为单点或多点注入式或滴入式加料,这种加料方式的普遍存在反应釜中料液滴加处与外延体相的较大的浓度梯度问题,导致反应不均匀,产品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均匀加料的喷雾式加料反应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加料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的反应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雾加料式反应釜,包括釜体、加热套、一个或多个加料喷头、温度计、搅拌桨和搅拌电机,其中:
所述加热套套设在所述釜体的外部,所述温度计伸入所述釜体内、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的温度,所述加料喷头设置在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釜体内的底部,所述搅拌电机安装在所述釜体外并通过一搅拌轴连接至所述搅拌桨、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转动;
所述加料喷头包括内管、外管和扰流板,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下端均设有喷嘴,所述内管用于通入物料,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通过一进气口连接至气源,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一用于通过压缩空气的腔体,所述扰流板为一位于所述进气口下方、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壁上、分别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配合的环形板,所述扰流板上开有多个螺旋气孔,用于使通过所述扰流板的气体产生涡流。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釜,反应物料通过内管输入加料喷头,压缩气体通过外管与内管之间的腔体输入喷头。压缩气体经过气孔穿过扰流板形成为我留,在喷嘴处对物料进行碰撞、剪切,使物料雾化,形成微米尺寸的小液滴,均匀的分散落入釜体内母液液面上,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驱动搅拌桨转动,物料再在搅拌桨的带动下与母液均匀混合、反应,达到了解决加料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雾加料式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加料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喷雾加料式反应釜,包括釜体1、加热套5、一个或多个加料喷头4、温度计3、搅拌桨6和搅拌电机2,其中:
所述加热套5套设在所述釜体1的外部,所述温度3计伸入所述釜体1内、用于检测所述釜体1内的温度,所述加料喷头4设置在所述釜体1的顶部,所述搅拌桨6位于所述釜体1内的底部,所述搅拌电机2安装在所述釜体1外并通过一搅拌轴12连接至所述搅拌桨6、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6转动;
所述加料喷头4包括内管8、外管7和扰流板10,所述外管7和所述内管8的下端均设有喷嘴11,所述内管8用于通入物料,所述外管7套设在所述内管8上且通过一进气口13连接至气源,在所述外管7与所述内管8之间形成一用于通过压缩空气的腔体14,所述扰流板10为一位于所述进气口13下方、套设在所述内管8外壁上、分别与所述内管8的外壁和所述外管7的内壁配合的环形板,所述扰流板10上开有多个螺旋气孔9,用于使通过所述扰流板10的气体产生涡流。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釜,反应物料通过内管8输入加料喷头4,压缩气体通过外管7与内管8之间的腔体14输入喷头。压缩气体经过螺旋状气孔9穿过扰流板10形成为涡流,在喷嘴11处对物料进行碰撞、剪切,使物料雾化,形成微米尺寸的小液滴,均匀的分散落入釜体1内母液液面上,搅拌电机2通过搅拌轴12驱动搅拌桨6转动,物料再在搅拌桨6的带动下与母液均匀混合、反应,达到了解决加料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阳离子交换树脂铁中毒复苏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环保生物柴油制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