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金细丝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983.6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袁广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B21C23/08;B21C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细丝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的挤压变形,具体地,涉及一种镁合金细丝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随着汽车、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工业轻量化的发展需求,镁合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镁合金可分为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变形镁合金主要是通过热机械变形,例如:挤压,轧制,锻造等来细化合金的组织,改善合金的性能。变形镁合金相对于铸造镁合金来说,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延伸率和更多样化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工业应用中更多样化的结构件的要求。因此,开发变形镁合金产品及其加工方法是扩大变形镁合金应用的必要途径。
挤压加工是指对放于挤压筒中的试样锭的一端施加压力,在力的作用下使试样通过模孔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由于模孔形状的不同,挤压后可以得到棒材、板材等。挤压加工过程中的挤压比指挤压筒的横截面面积,即试样锭的横截面面积与模孔横截面面积,即挤压后所得产品横截面面积之比。在挤压筒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模孔的直径越小,挤压加工过程中的挤压比越大。因此,若采用挤压加工工艺来制备丝材,由于模孔的直径过小,挤压比一般为几百甚至上千。镁及其合金由于多为密排六方结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当挤压比达到或超过100时,成型就非常困难,难以得到表面质量完好的产品。为降低挤压过程中的挤压比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可设计为多模孔出料。多孔出料时的挤压比=挤压筒的横截面面积/(模孔横截面面积×孔数)。为保证多模孔同时出料,这些模孔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金细丝制备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合金细丝制备装置,包括挤压冲头,即凸模、挤压凹模、挤压凹模镶块和下模座支撑块;
其中,所述挤压冲头位于挤压凹模的上侧并与挤压凹模相配合,实现对镁合金坯料的压力输入;所述挤压凹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支撑块的上侧;所述挤压凹模设置有凹模通孔;所述挤压凹模镶块设置在所述凹模通孔中;
所述挤压凹模镶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支撑块上;所述下模座支撑块设置有模座通孔;所述挤压凹模镶块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圆形的导流通道孔、挤压成型带孔及成型产品通道孔;所述模座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成型产品通道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挤压凹模镶块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挤压成型带孔和所述成型产品通道孔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挤压成型带孔和所述成型产品通道孔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挤压成型带孔的一端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孔的下端面中。
优选地,所述挤压成型带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成型产品通道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凹模通孔包括相连的第一凹模通孔和第二凹模通孔;
所述第一凹模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凹模通孔;所述第一凹模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模通孔的直径;
所述挤压凹模镶块包括相连的第一挤压凹模镶块柱体和第二挤压凹模镶块柱体;所述第一挤压凹模镶块柱体设置在第一凹模中;所述第二挤压凹模镶块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模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孔、所述凹模通孔和所述模座通孔的轴线在整个装置的中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成型带孔和所述成型产品通道孔的数量均为3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模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润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挤压凹模镶块可以使得传统挤压过程中的挤压过程的挤压比下降,而保证挤压所得丝材产品表面质量良好;
2、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设置有多个挤压成型带孔,可以在实现一模多孔同时出料的情况下,则保证一次挤压可得到多个产品,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凹模镶块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图中:
1为挤压冲头;
2为镁合金坯料;
3为挤压凹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材料摩擦变形消减装置
- 下一篇:拉丝模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