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冷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2229.6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6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亮;黄文辉;时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G7/05;F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冷联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功冷联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驱动的功冷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燃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正在面临消耗殆尽的危机,而海洋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环保能源正在受到关注和推广。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是利用占地球总面积达70%的海洋提供,太阳能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
然而,海岛地区供电制冷仍然依靠传统能源,供电成本高,且发电能力有限,至今尚未发现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进行供电的功冷联供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冷联供系统,以实现利用海洋能和太阳能两种再生能源进行驱动功冷联供系统的技术目的。
一种功冷联供系统,包括:波浪能发电装置、海流能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其中:
所述波浪能发电装置与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的第一水泵连接,并为所述第一水泵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向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的预热器上水;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对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的工质进行过热处理;
所述海流能发电装置与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的第二水泵连接,并为所述第二水泵提供电能,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向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的第一冷凝器上水;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水输出端与所述制冷子系统的第二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包括:预热器、汽轮机、发电机、回热器、第一冷凝器和工质泵,其中: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汽轮机连接,所述汽轮机做功输出功率至所述发电机;
所述汽轮机饱和汽输出端与所述回热器连接;
所述第一冷凝器中的液态工质输出端与所述工质泵输入端连接;
回热器中汽轮机流出的乏汽与被冷凝后流出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工质换热后,该换热后的工质被所述深海冷水冷凝为液态工质返回至所述预热器中;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冷子系统的第二冷凝器的冷海水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和制冷用户,其中:
在所述第二冷凝器中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冷凝液化为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
所述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输出口与所述膨胀阀连接;
所述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浮子发电机、整流器、蓄电池和逆变器,其中:
所述浮子发电机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电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海流能发电装置包括水轮机驱动发电机、整流器、蓄电池和逆变器,其中:
所述水轮机驱动发电机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电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为氨工质海洋温差-太阳能联合发电子系统。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泵为温海水泵。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泵为深海水泵。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功冷联供系统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为水泵提供电力,大大降低了用电量,功冷联供系统的能源损耗,同时,所述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集热发电,进一步利用了太阳能这一清洁再生能源。该系统二次利用深层冷海水,利用从第一冷凝器流出的温度比较低的冷海水驱动所述制冷子系统进行制冷循环,产生的冷量可以为海洋石油平台制冷,满足平台空调系统和海岛居民空调制冷,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冷联供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2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高铁行进风光热电互补型风力发电系统
- 下一篇:机械式喷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