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偏压地形的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3412.8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6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旭;韩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彩花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偏压 地形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偏压地形的隧道。
背景技术
目前当隧道两洞之间净距不足,或者隧道展线空间有限时,一般修建连拱隧道穿越地形。此类地形多数存在偏压现象,普通设计修建的连拱隧道,两侧初支所成拱的矢跨比相同,隧道建成之后,偏压的地形施加于两侧初支所成拱的压力不同,因此初支拱脚在中墙支点处施加于中墙的水平推力也不同,这将导致连拱隧道中隔墙承受倾覆力矩,对隧道结构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克服隧道两侧偏压地形致使的中隔墙所承受的倾覆力矩,增加隧道安全性,以及提高隧道净空利用率,优化隧道空间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尤其适用于偏压地形的隧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偏压地形的隧道,包括第一隧道、中隔墙和第二隧道,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分设在中隔墙的两侧,且第一隧道的矢跨比与第二隧道的矢跨比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隧道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初期支护和第一隧道衬砌,所述的第二隧道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二初期支护和第二隧道衬砌,所述的 中隔墙连接第一隧道衬砌和第二隧道衬砌,且第一初期支护的端部沿第一隧道的圆周方向深入中隔墙内,第二初期支护的端部沿第二隧道的圆周方向深入中隔墙内。
具体的,所述的中隔墙为整体式曲中墙,中隔墙的厚度为2.5m,第一初期支护深入中隔墙的长度为50cm,第二初期支护深入中隔墙的长度为50cm。
更具体的,沿偏压地形的坡度由大到小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隧道、中隔墙和第二隧道,第一隧道的矢跨比与第二隧道的矢跨比的比值为1.2~1.5:1。
另外,所述的第二初期支护的厚度比第一初期支护的厚度小3~7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中隔墙两侧初期支护采用不同的矢跨比,两侧衬砌拱脚对中隔墙产生不同推力平衡倾覆力矩,考虑到净空的有效利用,两侧隧道分别用于不同种类交通,把结构受力优化和空间利用优化结合,突破公路铁路各自设计的局限思维,实现资源更优利用;
(2)具体的当h1/d1:h2/d2=1:1.2~1.5时,中隔墙偏压改善明显,且t2比t1小3~7cm,达到结构安全同时可以节省材料;
(3)两侧隧道的初期支护伸入中墙内与中墙形成整体受力,增加中墙与初期支护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隔墙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尺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第一隧道、10-第一隧道衬砌、11-第一初期支护、110-第一临时支护、2-第二隧道、20-第二隧道衬砌、21-第二初期支护、210-第二临时支护、3-中隔墙、301-第三临时支护;
A-第一岩体、B-第二岩体、C-第三岩体、D-第四岩体、E-第五岩体、F-第六岩体、G-第七岩体;
d1为第一隧道跨径,h1为第一隧道矢高,d2为第二隧道跨径,h2为第二隧道矢高,t1为第一初期支护厚度;t2为第二初期支护厚度;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隔墙上的初期支护的支点到初期支护拱顶的高度为隧道的矢高,中隔墙上的初期支护的支点所在位置的水平的隧道的跨度为隧道跨径,两者比值为隧道的矢跨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偏压地形指隧道上覆岩土体存在一定的坡度的地形,造成隧道两洞所受荷载不对称。
本实施例的适用于偏压地形的隧道,包括第一隧道、中隔墙和第二隧道,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分设在中隔墙的两侧,且第一隧道的矢跨比与第二隧道的矢跨比不同,适应偏压地形,结构牢固,减小甚至消除中隔墙所承受的倾覆力矩,增加隧道安全性,以及提高隧道净空利用率,优化隧道空间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隧道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初期支护和第一隧道衬 砌,所述的第二隧道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二初期支护和第二隧道衬砌,所述的中隔墙连接第一隧道衬砌和第二隧道衬砌,且第一初期支护的端部沿第一隧道的圆周方向深入中隔墙内,第二初期支护的端部沿第二隧道的圆周方向深入中隔墙内,两侧隧道的初期支护伸入中墙内与中墙形成整体受力,增加中墙与初期支护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34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稳定运行的液压立柱
- 下一篇:新型耐磨TBM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