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4194.X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胡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祁纯阳 |
地址: | 4641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位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水位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以保证给水的品质,保持锅炉除氧器水位在正常范围内是锅炉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性指标。由于负荷、燃烧工况及给水流量的变化,除氧器水位会经常变化,水位过高或水位过低都会造成恶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火电厂运行的安全性。锅炉运行中,我们是通过水位测量系统来监视和控制除氧器水位的,当除氧器水位超出正常运行范围时,报警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保护系统将立即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锅炉和汽轮机的安全。因此,除氧器水位测量系统是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系统,保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也就成为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
现有除氧器水位测点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发生指示不准,测点波动的现象,造成监盘工作不便,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埋下安全隐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除氧器水位测点1(变送器1)和测点2(变送器2)都是从同一翻板水位计母管上引出的取样管到变送器,当翻版水位计取样管母管内产生扰动时,会同时影响测点1和测点2的测量,降低水位测量的可靠性,对机组的安全运行产生隐患,如图1所示。
此外,现有取样测点安装方式所测得的水位跟DCS对应的量程不能真实反映除氧器内的真正水位,当除氧器内部实际水位在零位以下时,变送器所测的水位会一直显示0,造成了一段盲区,也是导致发生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包括变送器1(1)、变送器2(2)、冷凝筒1(3)、冷凝筒2(4)、除氧器(5)、翻板水位计(6),所述变送器1(1)的正压侧(7)通过管路连接到翻板水位计(6)上侧管路中的冷凝筒1(3),所述变送器1(1)的负压侧(8)通过管路连接到翻板水位计(6)的下侧管路;所述变送器2(2)的正压侧(9)通过管路连接到除氧器(5)上部的冷凝筒2(4),所述变送器2(2)的负压侧(10)通过管路连接到除氧器(5)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变送器1(1)的正压侧(7)和负压侧(8)的坡度均大于等于1:100。
优选地,所述变送器2(2)的正压侧(9)和负压侧(10)的坡度均大于等于1:10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能够保证水位测量装置彼此独立,互不影响,提高水位装置保护及测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变送器1 2 变送器2
3 冷凝筒1 4 冷凝筒2
5 除氧器 6 翻板水位计
7 变送器1的正压侧 8 变送器1的负压侧
9 变送器2的正压侧 10 变送器2的负压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针对附图的方向而言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氧器水位测量装置,包括变送器1(1)、变送器2(2)、冷凝筒1(3)、冷凝筒2(4)、除氧器(5)、翻板水位计(6),所述变送器1(1)的正压侧(7)通过管路连接到翻板水位计(6)上侧管路中的冷凝筒1(3),所述变送器1(1)的负压侧(8)通过管路连接到翻板水位计(6)的下侧管路;所述变送器2(2)的正压侧(9)通过管路连接到除氧器(5)上部的冷凝筒2(4),所述变送器2(2)的负压侧(10)通过管路连接到除氧器(5)的底部。
具体地,为了防止污渍堵塞管道,所述两个变送器的正压侧和负压侧的坡度均大于等于1:100。
当变送器2的取样点的位置更改后,零点向下迁移了500mm,所以远方的DSC量程设置为-500~2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4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