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体太阳能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4198.8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0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26 | 分类号: | F24J2/26;F24J2/3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体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特别涉及的是一种软体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关键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由于用途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炊事的太阳灶、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用于熔炼金属的太阳能熔炉,以及太阳房、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集热器多为硬质材料制作,如玻璃的真空集热管,虽然单管的热效率较高,但是价格昂贵,安装使用位置限制较多,不易运输和移动;又如金属的真空集热管价格稍低,然而在空气氧化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金属管后期容易出现老化或生锈,质量无法长期保持稳定。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软体太阳能集热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体太阳能集热器,以降低成本、使用方便和扩大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体太阳能集热器,以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
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软体、上集水管和下放水管,集热软体一端与上集水管连接而另一端与下放水管连接,集热软体包括复数个集热管和复数条吸热带,集热管之间通过吸热带相互连接,集热管与吸热带一体成型,集热管与吸热带均为热塑性材料所制,集热管的外表面与吸热带的外表面均设有深色层,吸热带包括第一吸热带和第二吸热带,第一吸热带与第二吸热带可折叠连接。
所述集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的管壁是由复数个凹凸面连接而成,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设有导热介质。
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
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与外管的内壁以及内管的外壁相接触。
所述外管的外壁设有反光镀层,反光镀层覆盖在深色层的表面,内管的外壁设有吸热膜。
所述吸热带呈波纹状。
所述热塑性材料为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
所述热塑性材料为废旧塑料。
所述热塑性材料为纳米级热塑性材料。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的集热管与吸热带均为热塑性材料所制,取代了硬质材料的集热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安装位置的限制,而且重量较低,柔韧性较好,便于安装和移动;
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热带与第二吸热带为可折叠连接,使集热软体能够卷曲和平铺,从而使集热器的安装更加便捷,进一步便于集热器的移动和运输;
三、由于热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使集热软体的质量稳定且性能优异;同时,集热管的外表面与吸热带的外表面均设有深色层,有利于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集热软体1,集热管2,外管21,内管22,吸热带3,第一吸热带31,第二吸热带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软体、上集水管和下放水管,集热软体1一端与上集水管连接而另一端与下放水管连接,集热软体1包括复数个集热管2和复数条吸热带3,集热管2之间通过吸热带3相互连接,集热管2与吸热带3一体成型,集热管2与吸热带3均为热塑性材料所制,集热管2的外表面与吸热带3的外表面均设有深色层,吸热带3包括第一吸热带31和第二吸热带32,第一吸热带31与第二吸热带32可折叠连接。
为了提高集热管2的热效率,此实施例的集热管2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内管22的管壁是由复数个凹凸面连接而成,外管21的内壁与内管22的外壁之间设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有多种,具体可以是导热油,还可以是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与外管21的内壁以及内管22的外壁相接触。外管21吸收太阳能后转变为热能,热能通过内管22的内壁经导热介质传给内管22,进而加热内管22内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21的外壁设有反光镀层,反光镀层覆盖在深色层的表面,内管22的外壁设有吸热膜。外管21将无法照射到内管22内壁的光重新折射到内管22,使得吸热膜能够进行二次加热,增大了集热器的吸热面积,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4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