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握式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5242.7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6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学琴;杨阳;汪茂胜;王雷;邱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张玉枢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握式吸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握式吸痰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咳痰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种病因都会引发咳痰,治疗咳痰除了依靠药物对病体本身进行治疗,还须要依靠吸痰器辅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现在临床用吸痰器多为电机驱动真空泵连接吸管进行吸痰,电机驱动真空泵体积大,重量重,操作不便,耗费人力,吸力过大应用不当会对患者的喉部造成损伤。患者在家自行吸痰时多用气囊连接吸管进行吸痰,这种吸痰器多因气囊动力不够,无法完成吸痰操作。上述两种方式吸管均为一次性替换,且吸头与吸痰管间不可拆卸,造成了吸痰管浪费,由于在黑暗环境下操作,常会因吸痰管从口腔插入喉部的位置不对,造成患者出现干呕症状,增加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由于没有任何遮挡物,吸痰过程中会出现痰液飞溅的情况,痰液中多存在有细菌和病毒,痰液飞溅有可能造成病症传播,即便后来许多吸痰器增设了防溅板,但多为板状结构,遮挡面积不大,上述两种方式在完成吸痰操作后,痰液多存在于一次吸痰管内,不方便集中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握式吸痰器,可以有效的将痰液吸出,所述的储痰瓶、橡皮塞、连接管、三通、吸痰管、防溅罩、吸头均为可拆卸装置,便于清洗消毒,有效避免了吸痰管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使用活塞推动装置,有效解决了电机驱动真空泵体积大,重量重、吸力过大,手捏气囊动力不够的问题,设置了聚光灯,有效解决了黑暗环境下操作吸痰管插入喉部位置不对的问题,防溅罩为锥形结构,增加了遮挡面积,能够有效防止痰液溅出,本实用新型整体为硬性塑料材质,重量较轻,减轻了患者和医生在使用过程中的负担,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经济便捷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一种手握式吸痰器主要包括:主手柄、副手柄、螺栓、推动装置、储痰瓶、泄压孔、橡皮塞、连接管、阀门、三通、吸痰管、防溅罩、吸头、进痰孔、电池盒、开关、聚光灯、活塞、推杆;所述主手柄和副手柄为一个整体,通过所述螺栓交叉连接,所述推动装置与主副手柄相连接,主副手柄和推动装置由所述螺栓连接,所述储痰瓶为玻璃材质的广口瓶,所述泄压孔设置于储痰瓶瓶身上,所述橡皮塞位于储痰瓶瓶口处,所述连接管有两根,一根通过橡皮塞伸入储痰瓶内部,一根位于推动装置前端,所述阀门设置于推动装置前端连接管的中部,所述吸痰管通过所述三通和两根连接管连接,所述防溅罩位于吸痰管中部,所述吸头连接在吸痰管前端,所述进痰孔位于吸头顶端,所述电池盒位于推动装置上方,所述开关位于电池盒上端,所述聚光灯位于电池盒前端,所述活塞与所述推杆相连接,位于推动装置内部,与主副手柄连接。
所述手握式吸痰器整体为硬性塑料材质,所述储痰瓶为玻璃材质,吸痰管为塑料软管,活塞为韧性橡胶材质。
所述三通与两根连接管、吸痰管为插接连接,吸痰管与吸头间采用插接连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防溅罩为锥形结构,套接于吸痰管中部。
所述泄压孔处设有盖子,与泄压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体为硬性塑料材质,重量较轻,减轻了患者和医生在使用过程中的负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方便快捷,可供医生治疗过程中使用,患者也可在家进行吸痰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推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手柄、2-副手柄、3-螺栓、4-推动装置、5-储痰瓶、6-泄压孔、7-橡皮塞、8-连接管、9-阀门、10-三通、11-吸痰管、12-防溅罩、13-吸头、14-进痰孔、15-电池盒、16-开关、17-聚光灯、18-活塞、19-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5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 下一篇:防烫伤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