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6607.8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1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田真司;古泽正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D16/00 | 分类号: | B25D16/00;B25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击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锤钻、电锤等打击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在锤钻中,公知有如下锤钻,其利用从上方旋合的螺钉将曲柄外壳固定在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的上方,并从后方将手柄螺纹固定于马达外壳与曲柄外壳的后方,其中,上述曲柄外壳收纳将马达的旋转转换为活塞等的往复运动的曲柄机构(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牧田综合产品目录2013-10,锤钻HR5211C,[平成26年1月24日检索],网址<http://www.makita.co.jp/product/ecatalog/sougou/index.html#44>
在这样的锤钻中,固定马达外壳与曲柄外壳的螺钉被手柄等的多个外壳、罩遮盖,因此在进行马达的修理等时,作业人员需要按照分别拧松多个外壳等的固定螺钉来取下外壳等、然后拧松固定马达外壳与曲柄外壳的螺钉来分离马达外壳的顺序来进行作业,作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取下连结马达外壳与曲柄外壳等上侧外壳的螺钉而提高修理等的作业性的打击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打击工具的外壳包括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和在该马达外壳的上部收纳朝前的输出部的上侧外壳,马达外壳与上侧外壳被分别配置于马达外壳的前后的多个螺钉连结,所述打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螺钉中,位于马达外壳的前侧的螺钉从下方旋合,位于马达外壳的后侧的螺钉从上方旋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螺钉”还包括“螺栓”。
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 在于,在马达外壳与上侧外壳的后方螺纹固定有覆盖位于马达外壳的后侧的螺钉的手柄外壳,通过取下手柄外壳,位于后侧的螺钉露出。
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马达外壳的前部组装有覆盖位于马达外壳的前侧的螺钉的前罩。
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前罩被从前方卷绕于前罩并安装于外壳的带状部件固定。
在技术方案3或4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侧外壳与前罩之间分别设置有在前罩的组装位置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从下方旋合马达外壳的前侧的螺钉,从而即使不取下多个外壳等的固定螺钉也能够简单地取下连结马达外壳与上侧外壳的前后的螺钉,能够提高修理等的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除技术方案1的效果之外,在常态下能够利用手柄外壳保护后侧的螺钉,另一方面,通过取下手柄外壳能够简单地取下该螺钉。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除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之外,在常态下能够利用前罩保护前侧的螺钉,另一方面,通过取下前罩能够简单地取下该螺钉。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除技术方案3的效果之外,能够利用带状部件简单地固定前罩。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除技术方案3或4的效果之外,能够通过卡合部彼此的卡合来防止组装前罩时的脱落,从而提高前罩的组装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锤钻的整体图。
图2是锤钻的纵剖视图。
图3是分离掉马达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省略手柄外壳)。
图4是分离掉马达外壳的状态的侧视图(省略手柄外壳)。
图5是分离掉手柄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分离掉手柄外壳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2…外壳;3…马达;4…输出轴;5…曲柄机构;6…旋转传递机构;7…输出部;8…刀夹;9…手柄;13…曲柄轴;14…中间轴;17…缸体;18…活塞;20…马达外壳;21…齿轮外壳;22…曲柄外壳;23…前外壳;24…手柄外壳;25…齿轮外壳罩;26…外壳罩;28…罩部;29…带状罩;31…打击件;38…离合器;46、47、49…螺栓;51…槽;52…卡合片;54、55…凸起;56…螺钉;57…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6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速显器
- 下一篇: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