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7302.9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容;李芸;伍丽珍;李春梅;谢曼英;张欣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锻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
背景技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液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其他血管径路相比并发症少,使用寿命长,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能够耐受反复穿刺,是目前建立长期血管径路的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建成后,并不能马上使用,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为了促使内瘘尽快成熟,通常在术后1周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充气胶球或橡皮圈进行锻炼数次,每次3~5min,术后2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次。为方便患者进行锻炼,早期设计了促使动静脉内瘘成熟的辅助器,这种辅助器由袖带、充气胶球和设置在袖带内的气囊,气囊与充气胶球通过软管相连,患者通过手捏握充气胶球或橡皮圈,将充气胶球或橡皮圈内的气体通过软管压入捆扎在上臂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内置气囊,增压后的气囊作用于患臂,促使内瘘尽快成熟。但是,这种辅 助器存在操作者无法确认手捏握充气胶球压力大小。其次,由于所采用的充气胶球设有透气孔,因此还存在以下缺陷:捏握充气胶球时要用一手指封闭透气孔后才能为气囊充气;捆扎袖带时患者不方便自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以同步测量锻炼压力的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
本实用新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包括:袖带、充气胶球和设置在袖带内的气囊,气囊与充气胶球通过软管相连,所述袖带上设有便于袖带在手臂上捆扎后粘接的魔术贴。
这种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的特点是:
还包括一可测出气囊内气压的压力表,压力表通过测压软管与气囊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充气胶球与软管之间为方便充气胶球更换的可拆装密封连接,充气胶球的规格根据患者的情况更换其大小。
所述充气胶球为无透气孔充气胶球。
所述袖带的一端设有供袖带捆扎后另一端袖带导入的环形扣,导入环形扣后的袖带另一端折翻后通过魔术贴与袖带面侧魔术贴连接。
所述压力表背部设有挂钩,袖带上设有供压力表悬挂的扣带。
所述袖带长49cm,宽8cm。
所述袖带内的气囊长13cm,宽7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当患者手捏握充气胶球的同时能观察到压力表显示的数值,以此掌握手捏握充气胶球的力度,更加直观的理解医生所交代的术后恢复训练;患者还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选择更换不同规格的充气胶球进行锻炼;由于采用了无透气孔充气胶球,患者无需用手指堵住透气孔便能捏握充气胶球进行重复练习动作,方便了操作;由于袖带的一端设有的环形扣可供袖带捆扎后另一端袖带导入环形扣,不仅方便了患者自行操作捆扎,且可自行调节袖带捆扎的舒适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从图1可清楚地看到本实用新型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包括:袖带1、充气胶球9和设置在袖带1内的气囊4,气囊4与充气胶球9通过软管7相连,所述袖带1上设有魔术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测出气囊4内气压的压力表11,压力表11通过测压软管10与气囊4相连。充气胶球9与软管7为可拆装密封连接,充气胶球9的规格根据患者的情况更换其大小。充气胶球9为无透气孔充气胶球。袖带1的一端设有供袖带1捆扎后另一端袖带1导入的 环形扣6,导入环形扣6后的袖带1另一端折翻后通过魔术贴2与袖带面侧魔术贴3粘接。压力表11背部设有挂钩12,袖带1上设有供压力表11背部挂钩12配合悬挂的扣带5。袖带1长49cm,宽8cm。袖带1内的气囊4长13cm,宽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7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