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水藻附着基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8189.6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0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易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20 四川省自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态 修复 水藻 附着 基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藻附着生长的基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及水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处理的方式由工程治水逐步转变为生态治水。近年来,藻类尤其是附着藻类对于水体的净化能力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兴趣,研究发现 :附着藻类对于水体的N、P 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80%、60% 以上,因此,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藻类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多数生态修复工程中,难以找到藻类的接种介质或者附着物质,成为藻类净水应用的一大难题,寻找合适的附着基质及安装装置成为了藻类在生态水处理得以应用的突破点。现有的基体在淤泥上安装不方便,也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水藻附着基体,便于在淤泥上安装,并且十分牢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水藻附着基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若干平行的单片;所述单片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上套有用于供水藻附着的织网;所述框架底边的截面为T形;支架上设置有若干外窄内宽的卡槽;所述单片固定在卡槽内;支架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根竖直安装的螺杆,所述螺杆底部连接有圆台状膨胀台,膨胀台较小的一面与螺杆连接;还包括一根膨胀管,所述膨胀管套于螺杆上,其下部沿轴向破开成若干瓣;螺杆上位于膨胀管上方还套有螺母,其下端面与膨胀管上端面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膨胀管下部被破开成4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水藻附着基体,能够方便快捷的安装与淤泥上,安装后十分牢固,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支架、2框架、3织网、4卡槽、5螺杆、6膨胀台、7膨胀管、8螺母、22框架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若干平行的单片;所述单片包括矩形的框架2,框架2上套有用于供水藻附着的织网3;所述框架底边22的截面为T形;支架1上设置有若干外窄内宽的卡槽4;所述单片固定在卡槽4内;支架1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根竖直安装的螺杆5,所述螺杆5底部连接有圆台状膨胀台6,膨胀台6较小的一面与螺杆5连接;还包括一根膨胀管7,所述膨胀管4套于螺杆5上,其下部沿轴向破开成若干瓣,最好4瓣;螺杆5上位于膨胀管7上方还套有螺母8,其下端面与膨胀管7上端面接触。膨胀管7最好由弹性钢材制作。
使用的时候,支架1放置在水底,将固定架插入淤泥内,拧动螺母8,使得螺母8压迫膨胀管7。膨胀管7下部被破开的部分在螺母8与膨胀台6的挤压下向四方张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易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自贡易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8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水域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 下一篇:厌氧反应装置用三相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