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麝取香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9160.X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胡周强;梁正杰;封孝兰;赵贵军;竭航;张承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843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麝取香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麝养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麝取香勺。
背景技术
麝又名獐子、香獐、麝鹿,是我国珍稀的国家级保护动物。麝香是林麝、马麝和原麝等的成熟雄性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是享誉国内外的特产珍贵中药材和香料。两千多年以来,麝香的来源依靠猎杀麝割取香囊或活体麝割掉香囊,进而取得香囊中的麝香,由于滥捕乱猎,致使我国在50-60年代时由野生种麝200-300万头,年产麝香2000公斤左右,下降为2001年不足10万头,年产麝香约100公斤。2003年2月,国家将麝属动物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面禁止猎捕麝的行为,因此,人工养麝获取麝香成为获取天然麝香的最重要的手段。
多来以来,虽然人工取香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但仍存在许多不合理及不科学的地方,目前,人工养麝在取香过程中,一般使用棍状物或自制的简易小勺深入麝的香囊中挖取麝香,但棍状物和自制的简易小勺因尺寸大小不统一而应用不便;一方面,粗糙的棍状物及小勺容易对香囊表皮造成损伤,还容易使麝香内混入木屑等杂物;另一方面,棍状物和小勺不便于对麝香囊中的块状麝香进行粉碎,造成取香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小巧,易于使用,可方便挖取及碾碎麝香的专用麝取香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麝取香勺,包括棒杆,所述棒杆两端分别设有勺体及刮辗体,所述勺体为扁平状,所述刮辗体为空心凹口结构,所述勺体及刮辗体边缘处均为圆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棒杆为六棱形实心结构。
进一步,麝取香勺为牛角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结构采用双向设计,一端的勺体用于挖取麝香,另一端的刮辗体可用于对香囊内硬物的破碎,勺体与刮辗体的边缘处的光滑处理可避免对香囊造成意外伤害;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控制;选用材质环保、易于清洁、结实耐用;该结构填补了现有技术无专用麝取香勺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麝取香勺,包括棒杆1,所述棒杆1两端分别设有勺体2及刮辗体3,所述勺体2为扁平状,勺体2宽度大于棒杆宽度,所述刮辗体3为空心凹口结构;具体的,扁平状的勺体2与空心凹口结构的刮辗体3边缘处均为圆滑过渡,棒杆1一端的空心凹口结构可对块状的麝香进行刮辗粉碎,另一端扁平的勺体2便于挖取麝香;该设计不仅可有效防止取香勺对香囊表皮造成损伤等意外伤害,还可根据实际需求配合使用,简化了取香难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棒杆1为六棱形实心结构,实心结构可使取香勺具有一定的重量,手感佳,便于在挖取麝香过程中控制棒杆1的转动角度和力度,防止对香囊造成损伤。当然,此处棒杆1并不局限与六棱形结构,其他的多边形结构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麝取香勺为牛角材质或不锈钢材质,材料硬度较高,结实耐用,易于清洁,无碎屑等杂物,不易对麝香造成污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未经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9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渔线轮的离合机构
- 下一篇:水族箱循环过滤喷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