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SB插孔、线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0790.9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1 | 分类号: | H01R12/51;H01R13/516;H01R12/58;H01R4/48;H01M2/20;H05K1/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插孔 线路板 组件 电子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孔、线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电池与电子产品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电池镍极耳与PCB通过烙铁加锡焊接工艺进行焊接。焊接时烙铁温度通常设置值在300℃以上,且焊接时间靠人为控制,无法量化控制焊接时间和能量,如果焊接时间过长会导致电池密封位置受到破坏而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另外,采用这种焊接方式,在将电池设置到PCB板上时,需要人工进行焊接,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电池连接到PCB而导致的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孔,包括:外壳结构件12,其中,外壳结构件1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极耳弹片121和焊腿122,极耳弹片121与焊腿122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电池2、连通导电弹簧3、印刷线路板PCB 4和上述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孔1,电池2的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一个极耳压接在USB插孔1的外壳结构件12上设置的极耳弹片121上,电池2的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与连通导电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一起,连通导电弹簧3的另一端与PCB4连接,极耳弹片121通过焊腿122与PCB4导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框5,其中,电池2的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与连通导电弹簧3的一端通过支撑框5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的十字支架6,其中,十字支架6设置在支撑框5内,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设置在十字支架 6上,并与连通导电弹簧3的一端进行装配。
可选地,十字支架6的宽度小于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的宽度。
可选地,十字支架6的宽度大于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的宽度。
可选地,连通导电弹簧3包括:锥型连通导电弹簧、腰型连通导电弹簧或柱型连通导电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丁字型支柱7,其中,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和连通导电弹簧3的一端套接在丁字型支柱7的柱腿上,连通导电弹簧3的一端将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压在丁字型支柱7的底部,另一端与PCB4弹性接触。
可选地,连通导电弹簧3包括夹持段31与压接段32,夹持段31与压接段32通过过渡段33连接,夹持段31与夹持于正极极耳21和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中的另一个极耳上,压接段32与PCB4弹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线路板组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对电池极耳进行焊接,避免了以焊接的方式将电池连接到PCB而导致的装配效率低、电池性能下降以及寿命缩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USB插孔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USB插孔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线路板组件中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线路板组件中的电池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线路板中的电池的正极极耳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线路板组件中电池的负极极耳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的线路板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四的线路板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六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0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