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自动对位功能的耐久性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1378.9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先民 |
主分类号: | G01N3/26 | 分类号: | G01N3/26;G01N3/0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位 功能 耐久性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测试物的耐久性试验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有自动对位功能的耐久性试验机。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公开第201031912号申请案揭露一种扭力试验机的连续试验装置来试验测试物的疲劳限值变化,也就是试验测试物的耐久性。
在试验过程中,测试物被转动(即承受扭力)时,测试转盘会随着测试物环转,使测试转盘周缘的各测试区段部环转抵触滚柱的相对压缩复位应力,如此,以测得测试物的疲劳限值。
但传统测试物的头端是否与扭力试验机确实组合在一起,通常只能透过有经验的试验人员藉由目视或经验检查测试物的头端是否与扭力规完整啮合,如此,测试物的耐久性试验将容易产生误差,而使质量维持不易。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有自动对位功能的耐久性试验机是藉由感测测试物的推力及扭力来自动完成测试物与耐久性试验机的对位,而不需要由试验人员检查,以确保测试物与耐久性试验机的对位。
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试验机是测试一测试物的耐久性。测试物具有一基部及一头部。耐久性试验机包括一基座、一移动装置、一感测装置及一控制装置。移动装置设于基座上,且可相对基座移动。移动装置与测试物的基部啮合,且带动测试物转动。感测装置设于基座上,且包括一扭力规、一定位单元及一感测单元。扭力规连接定位单元,且有一测试座。定位单元连接感测单元。感测单元感测测试物对扭力规的一推力讯号及一扭力讯号。控制装置设于基座上,且连接移动装置及感测装置,并依据扭力讯号控制移动装置带动测试物朝小扭力方向转动,及依据推力讯号控制移动装置朝感测装置方向移动,以使测试物的头部与扭力规的测试座相互啮合。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试验机的控制装置可藉由感测单元感测推力及扭力来控制移动装置的移动及带动测试物转动,以使测试物的头部自动与扭力规的测试座啮合(即对位),这样在对位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测试人员检查啮合程度,而维持一致的测试质量。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试验机可以自动完成上述的对位,因此,耐久性试验机可加快整个耐久性实验。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对位功能的耐久性试验机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试验机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耐久性试验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定位单元与扭力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测试物的头部抵触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测试物的头部与扭力规的测试座没有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图6是测试物的头部与扭力规的测试座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图7是测试物的头部于测试座的工作孔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耐久性试验机省略基座的方块示意图。
图9是定位单元与扭力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沿着A-A剖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兹配合各图式列举对应的较佳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有对位功能的耐久性试验机的组成构件及达成功效来作说明。然各图式中耐久性试验机的构件、尺寸及外观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试验机10是用以测试一测试物20的耐久性。测试物20具有一基部21及一头部23。耐久性试验机10包括一基座11、一移动装置13、一感测装置15及一控制装置17。
移动装置13设于基座11上,且可相对基座11移动。移动装置13与测试物20的基部21啮合,并带动测试物20转动。其中,基座11具有一轨道组111,移动装置13位于轨道组111上,且沿着轨道组111移动。移动装置13具有一承座131及一马达133,承座131连接马达133,且可随马达133转动。承座131具有一插槽135。插槽135供测试物20的基部21插入,并与承座131啮合。马达133带动承座131转动。实际上,基座11也可以采用轴承来取代轨道组111,故不以轨道组111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测试物20以一字螺丝起子头为例来说明。测试物20的基部21是直接插入移动装置13的承座131的插槽135内,以使基部21与承座131的插槽135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先民,未经杨先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13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