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1512.5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于宏;陈兵;郭小义;王宏业;沈开为;尹军;李俊;尹新强;易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王娟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烟油直接同加热装置接触,因为烟油中的不同分子的迁移速度及雾化温度点不一,导致每次加热后,剩余烟油中的分子组成部分都不相同,直接导致每次吸食的口味不一致。另一种烟油同多孔材料直接接触的结构很难做到绝对密封,而发热装置又同电子烟的气道相通,导致整个电子烟结构容易因外界条件(温度,气压)的变化而漏油或者渗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在吸烟时才使烟油滴入加热装置的电子烟和与其对应的加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包括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下表面与发热体上表面接触;所述多孔材料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
所述多孔材料两侧均与上隔热层接触;所述发热体下表面与下隔热层接触。隔热层可以有效隔绝发热温度,发热装置外表过热。
所述连接凹槽为倒圆台体结构或倒圆锥体结构,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外壳和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用于贮存烟油的贮油装置,所述外壳内固定有上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连接凹槽与所述贮油装置底端连接,且所述贮油装置内的烟油能在外力挤压下滴入所述连接凹槽内。
所述贮油装置底端设有形状、大小与所述连接凹槽匹配的突起,且所述突起伸入所述连接凹槽内;突起能更好地保证烟油滴入多孔多孔材料中。
所述突起靠近所述连接凹槽一端的横截面面积为0.01mm2~0.1 mm2,以更好地控制滴入加热装置的烟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多孔材料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方便与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贮油装置配合使用,每次滴入的烟油都是从贮油装置中滴下来的,保证吸食者每次的口感一致,解决了因烟油直接同加热装置接触导致每次吸食的口味不一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烟油贮存在贮油装置中,只有在需要吸食时才在外力作用下使烟油滴入加热装置,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气压,温度等)导致的漏油、渗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加热装置3包括多孔材料32;所述多孔材料32下表面与发热体34上表面接触;所述多孔材料32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35;所述多孔材料32两侧均与上隔热层33接触;所述发热体34下表面与下隔热层31接触。
所述发热体34为陶瓷加热片或镍铬发热片。
所述连接凹槽35为倒圆台体结构或倒圆锥体结构,连接凹槽35底部横截面面积为0.01mm2~0.1 mm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包括外壳1和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的用于贮存烟油的贮油装置2;所述外壳1内固定有上述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的连接凹槽35与所述贮油装置2底端连接,且所述贮油装置2内的烟油能在外力挤压下滴入所述连接凹槽35内。
所述贮油装置2底端设有形状、大小与所述连接凹槽35匹配的突起4,且所述突起4伸入所述连接凹槽35内;所述突起4靠近所述连接凹槽35一端的横截面面积为0.01mm2~0.1 mm2。
工作时,按压贮油装置2,往加热装置的连接凹槽35内滴入一定量的烟油,发热体加热多孔材料中的烟油,产生大量可供吸食的烟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1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女式长袖圆领T恤
- 下一篇: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