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4071.4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0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豪;官强华;庄严;沈谢林;连和;林向宇;雷军军;柯凤祥;黄进德;靳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30 | 分类号: | B25B27/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拆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拆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夹具可转动的弹簧拆装装置,针对不同设备上弹簧的拆装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弹簧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类型,以汽车、摩托车配套的减震弹簧;以铁道机车车辆、载重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主的大型弹簧;以仪器仪表为主的电子电器弹簧,典型产品如电动机电刷弹簧、开关弹簧、摄像机和照相机弹簧,以及计算机配件弹簧、仪器仪表配件弹簧等,以日用机械和电器为主的五金弹簧;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箱、隔离开关本体等领域。凡是使用弹簧的设备都涉及到他的拆装作业,然而人工拉伸弹簧容易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弹簧拆装装置,具有方便携带、拆装弹簧时省时省力、方便对弹簧的拆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弹簧拆装装置,包括:支撑座、可相对开合运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的上、下臂、两端铰接在上、下臂之间的千斤顶、分设在上、下臂上用于抓紧弹簧上下端的两夹具,所述上、下臂中的至少一方可摆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夹具均包括两相对设置且可转动的夹头和驱动两夹头相对开合的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臂均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板,所述夹头可转动地设置在两夹板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分别形成在两夹板上的两相对设置的通孔、穿设在两通孔上的锁紧螺栓和设置锁紧螺栓上的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两铰接的旋转板,所述上、下臂的两夹板通过螺栓设置在两旋转板的上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夹头的工作面形成有螺纹槽,所述的螺纹槽与弹簧的外周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夹头的固定面形成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夹板上形成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夹头可转动设置在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臂的两夹板之间设置有一横梁,所述千斤顶上端铰接在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臂的两夹板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架,所述千斤顶的下端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两旋转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4个定位螺栓,用于确定上、下臂摆动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设置在上、下臂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两复位弹簧分别张紧在上、下臂同侧的夹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弹簧拆装装置,通过上、下臂中至少一方可摆动地枢接在支撑座上,利用千斤顶连接驱动上、下臂可相对开合运动,实现对弹簧进行拉伸完成不同设备上的弹簧的拆装作业。具有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利用两夹具夹紧弹簧的上下端可以防止在拉伸弹簧时弹簧弹出,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拉伸弹簧可以避免发生人身危险。
两夹具可转动设置在上、下臂,使得弹簧在拆装过程中仅受到垂直与弹簧的轴心应力,而不产生相对于弹簧的水平应力,方便装置拉伸弹簧。
支撑座包括两铰接的旋转板,操作人员在调节两夹头相对开合时,两旋转板会配合其开合,方便操作人员操作省时省力。
设置在两旋转板上的定位螺栓,用于确定上、下臂摆动的初始位置,当弹簧拆装作业完毕,两复位弹簧将上、下臂拉回初始位置,定位螺栓卡住上、下臂的夹板,使得上、下臂的夹板不会因为两复位弹簧拉伸的惯性力而偏离初始位置。
夹头的工作面形成有与弹簧相适配的螺纹槽,使得夹具能够用于夹紧弹簧,夹头的固定面形成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相适配,使得螺栓与夹头可拆卸连接,使得弹簧拆装装置的夹具能够适配更多种类的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弹簧拆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座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簧拆装装置,用于实现对不同设备上弹簧的拆装作业,主要是针对弹簧的拉伸。参照图1和图2,一种弹簧拆装装置包括支撑座1、上臂2、下臂3、夹具、千斤顶5。具体的,各部件具体结构连接和功能分述如下:
支撑座1,包括两铰接的旋转板12,上、下臂2、3分别设置在两旋转板12上,两旋转板12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四个定位螺栓121,用于确定上、下臂2、3摆动的初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40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