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6623.5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8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享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4 | 分类号: | F28C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夏海天 |
地址: | 20094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预冷 装置 高温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一般闭式冷却塔冷却的流体温度是在60℃以下。因为在这种温度下闭式冷却塔中的盘管容易保持外表面的湿润。温度过高情况下喷淋水落在盘管表面后会快速汽化蒸发,水中的杂质留在盘管的外表面上,在盘管外表面水上堆积,形成垢,垢的逐渐加厚严重影响盘管换热能,最终丧失冷却能力。因此在高温流体冷却的领域闭式冷却塔还很难达到真正完善的应用基础。
目前对于闭式的高温流体(60℃以上)的冷却,在进入闭式冷却塔之前先要进行预冷。通常预冷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大液池或大箱体进行流体停留,与自然空气进行热交换。这种形式如果敞开冷却会造成流体的挥发或被污染。封闭冷却,则冷却速度很慢,要求箱体很大。另一种方式是用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加冷却塔和循环水系统来冷却。这种方式要求有冷却塔、换热器、循环水泵、管路系统等。不但形式较为复杂、资金投入大,而且电能消耗大、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能够避免过热的高温水使喷淋水在铜管表面瞬间蒸发,解决了密闭冷却塔高温流体在盘管外表面容易结垢而不能冷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体,所述冷却塔体内设有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通过第一主管道和喷淋水泵相连,所述喷淋支管下方设有第一组蛇形盘管和散热填料过滤网,其中,所述冷却塔体的底部为积水箱,所述积水箱中设有第二组蛇形盘管,所述第二组蛇形盘管通过第二主管道和第一组蛇形盘管相连。
上述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组蛇形盘管的进水端为高温进液口,出水端为中温出液口;所述第一组蛇形盘管的进水端为中温进液口,出水端为低温出液口;所述高温进液口的流体温度为80℃~90℃,所述中温出液口和中温进液口的流体温度为60℃,所述低温出液口的流体温度为35℃。
上述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一组蛇形盘管包括多根蛇形盘管,所述多根蛇形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通过汇流管相连,所述汇流管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多根蛇形盘管分成若干组串联起来。
上述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组蛇形盘管包括多根蛇形盘管,所述多根蛇形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通过汇流管相连,所述汇流管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多根蛇形盘管分成若干组串联起来。
上述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喷淋支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
上述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冷却塔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形成湿热空气出口;所述冷却塔体的顶部和一侧设有新风进口。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通过设置第一组蛇形盘管和第二组蛇形盘管,所述第二组蛇形盘管位于积水箱中,完全是流体与水浸换热,在高温闭式冷却塔内部很好地实现预冷却,使得高温流体预冷却后再进入第一组蛇形盘管,从而避免过热的高温水使喷淋水在第一组蛇形盘管表面瞬间蒸发,解决了密闭冷却塔高温流体在盘管外表面容易结垢而不能冷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正面沿主管道和盘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冷却塔体 2 喷淋水泵 3 第一主管道
4 散热填料过滤网 5 积水箱 6 风机
7 喷淋支管 8 喷嘴 9 第二主管道
10 检修门 11 第一组蛇形盘管 12 第二组蛇形盘管
13 隔板 14 汇流管 15 高温进液口
16 中温出液口 17 中温进液口 18 低温出液口
19 新风进口 20 湿热空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享冷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享冷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6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