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封闭式带式输送机导料槽的无动力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9138.3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禹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智宏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5766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封闭式 输送 机导料槽 动力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生产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封闭式带式输送机导料槽的无动力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落煤管结构设计遵循的是“料磨料”指导思想造成物料运行过程中多次发生撞击,使物料分散造成物料间冲击挤压,造成粉尘的大量扬起,而传统导料槽密封性能差,粉尘在诱导风产生的正压作用下,向导料槽四周扩散,导料槽无法建立起负压状态,粉尘四处扩散。
粉尘的粒度就是粉尘颗粒的大小,用粉尘粒度的直径来表示,叫做粒径,常用毫米或微米为度量单位。按照粉尘的可见程度和沉降状况可把粉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见粉尘,其粒径大于10微米,在强光下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加速或等速沉降;第二类是显微粉尘,其粒径为0.25到10微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其中粒径在1微米以上的尘粒在静止空气中等速沉降;第三类是超显微粉尘,其粒径小于0.25 微米,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看见,在空气中很难沉降而长期悬浮。较大的尘粒被阻留在呼吸道内易于被排出体外,而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大部都能进入人体肺部而引发各类尘肺病,我们把这样的粉尘叫做呼吸性粉尘,把悬浮在空气中的含各种粒径的粉尘叫做全尘。长期过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叫做煤肺病;(1)、全尘(总煤尘),各种粒径的煤尘尘之和目前电厂转运站粉尘主要是诱导风太大,全尘中大颗粒煤尘所占比例高,能快速落到转运站地面的粉尘大都是直径在20μm以上的粉尘。(2)、呼吸性粉尘,主要指粒径在10μm特别是5μm 以下的微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是导致尘肺病的病因,对人体危害甚大。
目前,除尘技术及设备性能对比荷电除尘(电除尘)电除尘技术在处理电阻率为106Ω~1013Ωm粉尘时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当电阻率小于106Ωm和大1013Ωm时,除尘效率都会降低。原煤的比电阻率值经过针板法、平行圆板法和同心圆法测定后的电阻率都在2×1014Ωm以上,所以荷电除尘技术在输煤系统上不宜采用。需要采用的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失去极性电荷或未被捕集的煤尘会重新返回气流,而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受到荷电作用后的煤尘更容易沉附于肺泡和支气管中,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三是对挥发分高的褐煤和烟煤需要防止自燃和爆炸的现象。四、煤尘总尘含量高于30mg/m3时不宜采用;布袋除尘布袋除尘技术是采用过滤装置捕集粉尘,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干物料的过滤除尘。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因原煤自身含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采用布袋除尘设备后,含有水份的粉尘很容易吸附在滤袋内和粘附在滤料的表面上,不论是对滤料加热振打,脉冲反吹,都难以将吸附到滤料中的粉尘去除干净,久而久之除尘系统阻力加大,只能频繁地更换滤料,增加检修和运行成本,所以该技术一般不适合用在输煤皮带转运点处的粉尘治理上。水雾除尘水雾喷淋和蒸汽捕集技术是在导料槽内安装高压喷嘴,使之喷出的水雾或蒸汽作用在粉尘上,将粉尘加湿或将粉尘吸附在水滴表面。便之增加质量,在重力作下被捕集下来,此技术的缺点是:一是浪费水资源;二是增加湿度后需要烘干,浪费能源;三是水雾控制系统设计存在缺陷,自动控制系统没有同煤炭的含水量结合起来,造成浪费现象严重;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技术与布袋除尘技术都是在导料槽上布置几个吸管,使槽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将抽吸的含尘气体经过除尘器净化后对空排放,出于净化装置的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湿式除尘器的种类较多,除尘效率也较高,但管道需要频繁清理,浪费水资源,能耗高。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封闭式带式输送机导料槽的无动力除尘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封闭式带式输送机导料槽的无动力除尘系统,其结构简单、组装使用方便且使用寿命长,杜绝煤炭输送过程中的工作车间煤炭粉尘严重的现象,在输送过程中降低粉尘产生率,保证车间生产工人身体健康及杜绝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的出现。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封闭式带式输送机导料槽的无动力除尘系统,包括全密封导料槽,及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一端上方的落煤管,及设置在落煤管内壁上方的PU弹性集流阻尼装置,及均匀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部上方的阻风帘,及均匀设置在相邻阻风帘之间的耐磨胶条幕帘,及设置在阻风帘上的通风口。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PU弹性集流阻尼装置至少设置一对。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阻风帘倾斜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部上方。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通风口均匀错位设置在阻风帘上。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耐磨胶条幕帘表面设置为多棱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智宏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智宏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9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