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9453.6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3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梁芳果;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芳果;王健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51051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全麻 病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
背景技术
普通胃管的质地较软,一般由病人配合吞咽置入。但是全麻病人因失去意识而无法做出吞咽动作,因此需要在喉咽镜下以类似气管插管的方式置入。目前的质地较软的胃管无法进行插管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和管芯,所述管芯的韧度大于胃管管体的韧度;所述管芯的内端伸入至胃管管体内,管芯的外端露出于胃管管体。
利用管芯具有较高韧度的特点,可以掌握胃管管体的方向,因此可以在喉咽镜下以类似气管插管的方式置入患者胃中,而无需病人的吞咽动作配合,非常适合于全麻病人。
进一步地,所述管芯的外端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的直径大于胃管管体的直径;所述管芯的内端设有若干条弹性推送条,所述弹性推送条的一端固定于管芯上,另一端朝向管芯的内端方向倾斜。在置入胃管的过程中,向管芯的内端方向推动管芯,此时弹性推送条张开,弹性推送条的自由端与胃管管体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向胃管管体施加摩擦力,以使胃管管体与管芯同步动作;当胃管管体已经置入到适当位置后,拉动拉环,弹性推送条就会收拢,与胃管管体的内壁脱离接触,便于将管芯拉出胃管管体。上述拉环可以避免管芯掉入胃管管体内。
进一步地,为增大弹性推送条与胃管管体之间的摩擦力和使得弹性推送条与胃管管体之间的摩擦力均衡,所述弹性推送条呈放射状分布于管芯的内端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通过设置结构独特的管芯,使得胃管能够在喉咽镜下以类似气管插管的方式置入患者胃中,而无需病人的吞咽动作配合,非常适合于全麻病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胃管管体;2、管芯;3、拉环;4、弹性推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1和管芯2,所述管芯2的韧度大于胃管管体1的韧度;所述管芯2的内端伸入至胃管管体1内,管芯2的外端露出于胃管管体1。
管芯2的外端设有拉环3,拉环3的直径大于胃管管体1的直径,拉环3可以避免管芯2掉入胃管管体1内。
利用管芯2具有较高韧度的特点,可以掌握胃管管体1的方向,因此可以在喉咽镜下以类似气管插管的方式置入患者胃中,而无需病人的吞咽动作配合,非常适合于全麻病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全麻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1和管芯2,所述管芯2的韧度大于胃管管体1的韧度;所述管芯2的内端伸入至胃管管体1内,管芯2的外端露出于胃管管体1。
管芯2的外端设有拉环3,拉环3的直径大于胃管管体1的直径;管芯2的内端设有若干条呈放射状分布于管芯2内端四周的弹性推送条4,弹性推送条4的一端固定于管芯2上,另一端朝向管芯2的内端方向倾斜,且弹性推送条4的端部与胃管管体1的内壁相接触。在置入胃管的过程中,向管芯2的内端方向推动管芯2,此时弹性推送条4张开,弹性推送条4的自由端与胃管管体1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向胃管管体1施加摩擦力,以使胃管管体1与管芯2同步动作;当胃管管体1已经置入到适当位置后,拉动拉环3,弹性推送条4就会收拢,与胃管管体1的内壁脱离接触,便于将管芯2拉出胃管管体1。上述拉环3可以避免管芯2掉入胃管管体1内。
上述弹性推送条4可以采用橡胶条制成。
利用管芯2具有较高韧度的特点,可以掌握胃管管体1的方向,因此可以在喉咽镜下以类似气管插管的方式置入患者胃中,而无需病人的吞咽动作配合,非常适合于全麻病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芳果;王健,未经梁芳果;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9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