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0317.9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8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才炜;赵国林;陆春民;王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感应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桶作为各社区、大厦、写字楼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具,其对社区卫生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型垃圾桶往往是一体式的垃圾桶,且需要扔垃圾人员用脚或手打开桶盖后才能扔掉垃圾,极不便利,同时由于人体和通体有接触,易沾染细菌,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由于用户扔垃圾时都是将固体垃圾和液态垃圾同时扔进桶内,固液不分一方面给清洁人员的清理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固体垃圾发生腐烂进一步污染环境,缺少一种能够自动打开关闭并能实现固液分离的垃圾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包括桶盖、内桶、外桶及自动开关装置所述桶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外桶的上边缘,所述外桶内设置有所述内桶,两者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内桶的底部是可拆卸的滤板,所述滤板下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抽拉式集水槽;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桶前壁上的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内外桶底部夹层的控制装置、电动机、电源以及设置于内外桶侧壁夹层中的推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动机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电动机上通过连接轴连接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向上延伸并凸出所述内桶的上缘。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其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设置在20cm-50cm。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其中:所述抽拉式集水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其中:所述内桶内设置有物位计,所述物位计与一语音提醒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外桶的一个侧壁是可开合的结构,其包括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外桶壁上的门,以及将所述门关闭的垃圾箱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通过设置内外桶及排水结构,使得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能够进行分离,有利于防止垃圾腐败发臭;同时结合自动开关装置,能够自动打开桶盖,避免用户手动打开,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扔垃圾,有利于用户健康。
通过设置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可以避免垃圾桶因其他人员靠近时自动打开,有利于节约电力。
通过设置液位报警器,当抽拉式集水槽中的水位达到报警位置时,能够及时通知保洁人员及时进行清理,维持垃圾桶卫生。
通过设置物位计及语音提醒装置,当垃圾桶内的垃圾达到设定值时,可以语音提醒保洁人员及时进行倾倒,以便于后期使用。
通过在外桶上设置门,当需要对垃圾桶进行清理是,可以将内桶拿出清理,而不用将整个垃圾桶拿走,操作更加便利,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组合式感应垃圾桶,如附图1所示,包括桶盖1、内桶2、外桶3及自动开关装置4,所述桶盖1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外桶3的上边缘,所述外桶3内设置有所述内桶2,所述内桶2和外桶3的横截面是圆形或是圆角正方形,两者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内桶2内侧壁设置有物位计8,所述物位计8设置于所述内桶的角落处并与所述内桶2的桶口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所述物位计8与一语音提醒装置9电性连接;如附图2所示,所述内桶2的底部是可拆卸的滤板5,所述滤板5下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抽拉式集水槽6,所述抽拉式集水槽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报警器7,所述液位报警器7的位置与所述集水槽6的上沿保持一定缓冲距离。
如附图3所示,所述外桶3的一个侧壁是可开合的结构,其包括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外桶3壁上的门10,以及将所述门关闭的垃圾箱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0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